健康養身★末期腎病變 五大症狀報你知

末期腎病變 五大症狀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76歲的劉阿嬤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近幾周腸胃不適、看到食物就噁心、食慾不振、肚子脹氣。直到某天半夜盜汗、畏寒、胸悶、喘個不停及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進行抽血、驗尿及X光檢查,發現阿嬤的血液肌酸酐高達10mg/dl,尿素氮130mg/dl,有代謝性酸中毒及貧血情形,轉入加護病房,經評估確診為末期腎衰竭,嚴重到必須開始血液透析治療(洗腎)。

腎臟功能末期病變 可能產生5大類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慢性腎臟病指腎臟因各種疾病或自體產生抗體,導致受到慢性傷害(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等),或是反覆尿路感染、腎結石,造成腎功能漸漸變差。腎臟內科陳燕蘭主任表示,腎臟功能好壞可透過綜合年齡、性別及血清肌酸酐來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來判斷。

正常腎絲球濾過率為120 ml/min/1.73m2,當腎絲球過濾率持續小於35ml /min /1.73m2,為中重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不適症狀隨著腎功能惡化加劇;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ml/min /1.73m2,為末期腎臟病變。如果出現末期腎臟病變,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1、腸胃道問題

脹氣、噁心、食物帶苦澀味、嘔吐、食慾不振等。

2、神經學症狀

四肢顫抖、四肢酸痛、失眠、頭暈、頭痛、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3、心肺血管症狀

胸悶、胸痛、喘、心律不整、肺水腫、心胞膜積水甚至出現尿毒性心胞膜炎等。

4、血液學

血色素下降(貧血)、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症、高血磷症、低血鈣症等電解質不平衡,可能因長期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低白蛋白血症),高血清肌酸酐及尿素氣等。

5、皮膚問題

某些患者會皮膚搔癢、皮膚暗沉,色素沉著。

家族病史、慢性病、長期服藥為高危險族群

台灣引起腎衰竭導致洗腎的主因,是糖尿病腎病變及慢性腎絲球腎炎。由於劉阿嬤是糖尿病病患,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 ml /min /1.73m2 時,會出現嚴重尿毒症狀,持續噁心、嘔吐,更可能因尿毒性腦病變而意識混亂或不清,再加上嚴重代謝性的酸中毒、高血鉀症可能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必須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陳燕蘭主任提醒,有腎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長期服藥(例如止痛藥等等)、抽菸,及65歲以上的民眾,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腎臟功能。一般民眾發現排尿時有久未散去的泡泡尿,建議可至腎臟內科門診進一步評估治療。也可從健康檢查報告中的尿液檢查,尿蛋白、尿液潛血反應、尿糖、尿膽素是否正常,早期發現問題,是避免終身洗腎。(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0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第3級警戒恐延長!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本土確診數上升590例,分別新確診334例與校正回歸256例,台北市與新北市占523位病例,仍然是全國疫情熱區,按照發病日研判疫情,疫情高峰在5月17日,因新確診病患數量未見明顯下降,指揮中心正討論延長第...

閱讀詳情 »

強迫症備忘錄 由於強迫症與焦慮症密切相關。   應該選擇的食物和補充品: N-乙醯半胱氨酸:雖然N-乙醯半胱氨酸只能以補充品的方式攝取,但富含半胱氨酸的食物也會很有幫助。可以試試肉類、穀類、雞蛋、瑞可塔起司、茅屋起司、優格、花椰菜、紅椒和洋蔥。 肌醇:新鮮蔬菜,特別是白豆或四季豆、抱子甘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甲狀腺癌的患者多為女性,但男性民眾仍不能輕忽!一名30歲呂姓男子無意間發現自己脖子腫腫的,起初想說是變胖的雙下巴,後來出現聲音沙啞時就醫,沒想到是甲狀腺癌的徵兆。甲狀腺疾病 男性朋友也應留意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甲狀腺內腫塊大多為良性,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在2021年5月中旬在台灣快速傳播,防疫指揮中心宣布提升全台地區防疫爲第3級戒備,影響國民生活。站在中醫師的角度,看到很多民眾對於中藥新藥清冠一號的使用出現了有些問題及誤解,特別呼籲,並提供正確使用中藥防疫3個階段處方。 中西合作快速改善確診者症狀 可快速出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