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本土+5108 陳時中:居隔縮短3+4天定案,4/27開始解隔!

本土+5108 陳時中:居隔縮短3+4天定案,4 27開始解隔!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5,2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108例本土個案及113例境外移入(10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即日起,密切接觸者的居隔天數由10天縮短為3+4天(居隔3天、自主防疫4天),4/27起若已滿3天即可解除隔離,未來疫情規模若越來越大,會考慮再予以適時簡化。現在這個階段如果放得太鬆,疫情成長恐怕過速,對社會的壓力增大,因此目前3+4的方向各專家都是同意的。

簡化作業流程 確診者採電子回報、開立居隔單

即日起各地方政府可開始實施重點疫調。陳時中表示,衛生局仍然是一個主要樞紐,當確診者確診時,要回報衛生局,以電子的方式填報同住家人、同班同學、上班地點,或家中小朋友就讀哪一個學校,也必須要填寫小朋友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等。接著用「電子雙向的方式直接開立居隔單」。學校或機關,也是要做自主應變,由防疫長或負責人於造冊時,根據基本原則,把應該要匡列的人回報到衛生局,衛生局直接根據造冊名單發予與居隔單。

有些單位認為這樣的簡化對於工作並無幫助,對此陳時中回應,第一個,疫調上,發病或確診日期從回推4天現在縮短為2天,「基本上這個範圍,時間就少了一半。」;對於對象,以前需包括旅遊史、相關足跡,現在窄縮到同住家人,「這跟以往要匡列的對象起碼少了一半」;從10天強制隔離,變為3天強制隔離,生活的照顧與關懷強度相對更高,另外天數越長,需要協助的相對比例更增高。

陳時中補充,希望未來電子表單能夠自動化,讓疫調工作相對減輕,但不代表衛生單位的工作就等於完全減輕,接下來要把人力轉移到就醫面,對於重症分流、居家照護,要投以更大心力。

本土+5108 陳時中:居隔縮短3+4天定案,4 27開始解隔!

居隔改採3+4天 自主防疫期間可外出

陳時中解釋,密切接觸者居隔3+4天,是指從最後的接觸日第0天,到第3天採居家隔離,以一人一室,不得外出為原則。第3天後,開始快篩,第4天開始進行4天自主防疫,可以出門,但每天都要做快篩,陰性才可以出門並可外出工作、採買必需品,且全程配戴口罩。但是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與不特定對象接觸。至於是否可以上課?陳時中指出,到學校上課風險相對高,因此在自主防疫期間,以不到學校上課為原則。

另外,自境外返國的民眾,居家檢疫仍維持10+7天,陳時中表示,未來也是會漸次放鬆,但這波疫情仍要嚴密監測,在國外變異株的情況,會不會有突然出現的變異株,需要時間進行嚴格監視與觀察。

本土+5108 陳時中:居隔縮短3+4天定案,4 27開始解隔!

確診足跡不再公布 籲民眾仍須做好防疫措施

即日起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確診人數相對多,公布相關確診足跡已經意義不大。」陳時中表示,因為已無法完全調查,反而讓民眾誤以為沒有公布的足跡就一定安全,所以不再公布確診足跡,但仍可視特殊情況公布,呼籲民眾出入公共場所還是要將口罩戴好,做好清洗雙手,或乾洗手液保護自身安全。

【延伸閱讀】

新冠輕症居家照護 兒童、成人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疫情飆!追加劑成關鍵,選AZ或mRNA「保護力接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露德協會、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及加拿大亞裔感染者協會,攜手舉辦「帕斯堤的力量攝影展」,由台灣跟加拿大跨國同步聯展,共展出69件愛滋社群攝影作品,期望透過攝影作品打破愛滋迷思,建構零歧視的友善社會。 攝影作品展現豐富生命力 露德協會秘書徐森杰表示,此次由帕斯堤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你是否也有每天早上起來就打噴嚏、流鼻水,晚上鼻塞又睡不好,經常反覆感冒的困擾?其實,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反覆感冒是體質虛弱的常見表現,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因為要經常看診掛病號而身心俱疲。 冬病夏治趁三伏天 現在時序進入夏天,天氣越來越熱,根據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一種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症狀,目前在國內外醫學研究裡,仍然是個神秘不解、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熟知的白衣天使南丁格爾就是纖維肌痛症患者,她在1910年去世前大多數的時間都臥病在床、承受無止境的疼痛及疲憊感。   纖維肌痛症全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骨質疏鬆是國人相當頭痛的問題,想要強化骨骼就要補充鈣質,因此許多人會藉由喝牛奶來補鈣,但其實除了牛奶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食物的鈣含量相當高,例如芝麻、小魚乾、蝦米,民眾可以嘗試多元攝取。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相當多元,美國人愛喝牛奶、吃起司,但骨質疏鬆的比例卻還是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