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本土疫情漸從高峰走下坡 陳時中曝本週死亡個案仍高主因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1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7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0例死亡。由於近幾日確診數量都僅百餘例,加上目前全國解除隔離人數已達58%,因此陳時中表示目前整體病例數已日趨穩定,不過仍要努力,希望可逐步控制疫情。

在今日記者會上,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7例本土病例,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6月3日至6月18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6例中,1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另外新增20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0位、女性10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

陳時中表示,目前整體病例數日趨穩定,受影響的縣市也比較少,今日確診案例分布7縣市,由此可見疫情擴張範圍已經逐漸受到控制。然而隨著全國解除隔離人數已達28%,而整體疫情發展慢慢往下,陳時中認為全民還是要繼續努力,希望之後可以讓每個縣市的疫情逐步控制。

至於每日仍有多位國人因染疫病死,陳時中指出,近期死亡人數偏高,主要是因為上一波高峰確診病例數說所導致,希望下週開始死亡數可以逐漸減少。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浪浪變校犬/校園找回人與動物原有溫度 全國校犬比賽獲獎名單公佈

名人、政治人物防疫捐贈一波波 陳致中贈防護面罩並籲一起發揮力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據媒體報導 ,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突發心梗辭世,年僅49歲,令人扼腕嘆息。 李建華的離世又是一出悲劇,有人分析稱: 李主任表面看是心梗,而實際上是頸椎病所致。原因有兩點: 首先李主任本身頸椎就不好,當晚又加班至凌晨,而且一個姿勢很久導致頸部僵硬; 翻拍微信下同 其次當他入睡後依然維持了一個錯誤姿勢...

閱讀詳情 »

雙手對人來說非常重要,但有些疾病卻會影響手部的靈活性。溫哥華男子傑森(Jason)就患上了手腕腱鞘囊腫,它雖然不會發生癌變,卻會讓手腕痠痛無力。傑森發現自己無法彈奏吉他後,決定用家中的日常用品擠破囊腫。 他使用的工具絕對讓人大開眼界。   ▼​8個月前,傑森曾用鎚子將針刺進皮膚,弄破囊腫擠...

閱讀詳情 »

癌症通常發生會有徵兆,只是我們人體往往忽略了這些信息,導致發現時可能已經為時已晚。肝癌、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等是常見的癌症,那麼這些常見的癌症的預警訊息有哪些呢?我們該如何針對這些病症做預防?以下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該怎麼做。 1肺癌主因是吸菸過量,香港有很多菸民,所以肺癌一直以來都位居香港國民癌症首...

閱讀詳情 »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jiankangju)1、水毒陰毒中最嚴重的就是水毒,一般由腎功能衰弱引起。20歲以上的人應該注意,如果早上起來下眼皮、腳踝浮腫,很有可能就是水濁。想要驅逐水毒,首先要看醫生,檢查腎臟和心臟有無疾病,如果水毒是因腎功能不好導致的,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通過溫腎來調動機體的氣化能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