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 生物製劑治療助改善 

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 生物製劑治療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又稱為異位性溼疹,在台灣盛行率介於4.7%到6.7%,且有逐漸增加趨勢。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與遺傳有關,也與其他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有關,每位病患臨床表現不同,有些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濕疹病灶,有些則全身都受波及,嚴重者甚至導致失眠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

生物製劑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33歲女宛如重獲新生

33歲陳小姐,長年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不僅全身皮膚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且粗糙不堪,晚上更是常因搔癢而影響睡眠品質,雖長期陸續接受治療,但仍無法有效控制,甚至反覆惡化,直到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就診,經檢查確診為重度皮膚炎,接受免疫抑制劑及窄波紫外線的治療後,雖紓緩症狀,但仍處於中重度,因此採以生物製劑進行治療,經一個月治療後,皮膚終於獲得改善,也不須再服用免疫抑制劑,重拾日常生活。

解決異位性皮膚炎 新興治療新選擇

鄭百珊醫師說明,傳統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又分為外用藥膏、口服藥物以及光照療法,前者像外用類固醇藥膏就仍是中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第一線抗發炎療法,後者像抗組織胺等口服藥物,雖可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但對於中重度病患改善效果有限,但在目前新興治療上,已有生物製劑、口服JAK抑制劑等選擇,其中生物製劑則透過皮下注射治療,治療4至6周就產生反應,相較於傳統治療,療效及安全性都較佳。

異位性皮膚炎恐影響心理 必要時應積極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誘發於任何年齡層,相較於兒童,成人除了急性濕疹樣變化,也會出現表皮增生、慢性病灶等表現,根據研究,約四分之一的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有些在兒童期及發作的病人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鄭百珊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不僅造成身體不適,也可能影響心理,因此必要時也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積極治療,戰勝異位性皮膚炎。

【延伸閱讀】

友華捐贈祛痰藥 可助近3300位新冠肺炎病人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另依據國民健康署102~103年調查,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3.7%,以103年底全國18歲以上人口估計,亦即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失控除了是造成主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41歲的譚小姐是媒體工作者,每天工作用眼將近12到18小時,日夜顛倒的作息讓她眼壓破表而罹患青光眼。另一位已屆更年期的張女士,則是經常性無預警的胸悶頭痛,卻又一直找不出病因,直到進行眼底檢查,才確診青光眼。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台灣有將近32000位青光眼患者,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半月板位於股骨和脛骨間,是膝關節內的纖維軟骨,具有穩定關節以及吸震分散壓力等功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嘉弘指出,半月板若出現損傷,不但會使患者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也會限制膝關節活動度,使得關節不穩定。 半月板損傷後出現軟腳 本體感覺缺失導致 臨床上,曾有1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一的小玲,三餐吃得少、也不喜歡吃蔬菜,身高僅142公分、體重33公斤,比同學都嬌小,媽媽擔心孩子長不高,帶到醫院營養諮詢門診。經過營養師提供每日食物攝取量及運動建議,在1個月內,小玲的身高就增加1.2公分。 營養不良造成生長遲緩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