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治療從簡化 良方即是善用複方

糖尿病治療從簡化 良方即是善用複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男子在四年前曾因為嚴重口渴、頻尿等急性高血糖症狀入院,由於糖化血色素高達11.8%,醫師建議他出院後持續接受胰島素治療以控制血糖,但他卻以怕麻煩為由而拒絕治療。四年過去,他不僅有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出現腎功能惡化的狀況,經評估必需接受洗腎治療,讓他感到悔不當初,直呼不該因為沒有症狀就忽略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糖尿病治療要趁早 避免器官累積傷害

「糖尿病治療要趁早,等到症狀出現才去控制血糖通常事倍功半。」收治該名患者的台北市立關渡醫院新陳代謝科雷尊翔主任表示,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患者在初期往往不會感到身體不適,也不會想要積極控制血糖,直到各種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出現之後才想要補救,然而,這時候器官多半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傷害。像上述個案起初對治療十分消極,醫療團隊在回診時就發現他有腎臟病變前兆,但患者自覺身體沒有不舒服,即使醫師處方胰島素,仍不願施打,拖到出現蛋白尿、下肢水腫等明顯腎臟病變症狀才意識到疾病惡化,最終仍無法避免洗腎命運。


糖尿病治療從簡化 良方即是善用複方

誤對胰島素有錯誤認知 醫籲胰島素加強穩定控糖

長期以來,糖尿病友對胰島素的使用存在認識偏差,其實,注射用胰島素與人體製造的胰島素作用相同,可以協助患者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雷尊翔主任指出,國內約有56%患者未達到糖化血色素<7%的控制目標,推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患者本身胰島素功能不佳,即使在治療過程中,胰島細胞的衰竭仍有可能持續惡化,這也造成原先的口服藥物無法持續維持血糖,建議使用胰島素來加強穩定控糖。

雷尊翔主任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治療目標在於穩定控糖,如果要同時兼顧飯前血糖和飯後血糖,除了針對飯前血糖控制的長效型胰島素,還需要搭配維持飯後血糖穩定的短效胰島素;然而,短效胰島素的治療則必須在三餐前注射胰島素,即使是預混型胰島素,一天仍須使用二至三次,如此頻繁的用藥頻率,會降低患者的治療意願。所幸,現階段有複方控糖筆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一天只需使用一次,兼顧療效與用藥的方便性。

藥物太多降低服藥意願 複方藥物成主流

「吃藥都吃飽了。」這是過往慢性病患者的心聲,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伴隨著慢性病的時間也越久。雷尊翔主任提到,糖尿病是在多種身體機轉影響下的疾病,藥物一多就會降低服藥意願,影響控糖成效。近年來糖尿病的治療逐漸以複方藥物為主流,臨床也確實觀察到患者服藥規律性的進步,成果也反映在血糖數值的報告中,建議患者若對治療有任何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實現與慢性病的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8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Omicron變異株的感染鏈中牽涉大量幼童,各界關心幼童感染Omicron,與成人的症狀差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今(11)日公布基因定序同時說明,在症狀部分,12歲以下幼童染Omicron症狀以發燒居多,與成人多為喉嚨症狀不同。 ▲指揮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春節後南北各有疫情,新北就有2例感染源不明的家庭與職場群聚,高雄屏東有更多的Omicron感染者。其中新北市多名確診者,工作地點位在台北市,足跡更為複雜。另外高雄市因有1位女中學生前往台南參加營隊,台南市府也公布足跡。 新北市女大生與會計事務所足跡 職場匡列3千人 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過去的研究表示,牙齦疾病與早產風險增加有關,但現在有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在懷孕期間咀嚼含木糖醇的無糖口香糖,可能會降低早產的風險。 木糖醇口香糖幫助口腔保健 甚至有助於預防早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1,500萬嬰兒在媽媽懷孕第37周之前出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每逢農曆過年後,接下來迎接的就是充滿粉紅色泡泡氣氛的西洋情人節,而說到情人節難免讓單身男女感到一絲絲寂寞。而講到如何為自己增添桃花運,除了主動參加各項活動多多認識異性或拜月老求桃花。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副院長黃志宏分享,也有不少民眾會求助醫美,幫自己打造一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