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杜絕傳統手術高輻射 磁場電阻成心律不整救星

杜絕傳統手術高輻射 磁場電阻成心律不整救星

【NOW健康 馬姍妤/新竹報導】江小姐有心跳忽快忽慢、伴隨心悸問題,飽受心律不整之苦,發作時胸痛到幾乎喘不過氣,常往急診跑,為此不敢出遠門,就是擔心發作時可能一命嗚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生理功能室主任林廷澤表示,心律不整是心臟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發作時嚴重心悸,還可能暈厥、失去意識,加上發作時間不一,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在治療上,如果症狀嚴重,傳統會以電燒手術為主,但手術過程中,包括X光、電燒都會接觸輻射,例如:心律不整電燒約暴露6毫西弗,手術1次等於拍了300張X光片,常影響病人手術意願。患者江小姐就是因為擔心輻射暴露量太高,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因此婉拒醫師建議,遲遲不敢接受電燒手術。

 

林廷澤指出,許多醫療檢查是透過輻射線穿透身體,成像於檢查儀器上,達到影像呈現的效果,例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心臟科也是如此,利用X光的輻射線透過心臟,讓醫師得以診斷、定位和治療,考慮施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等。

 

但傳統手術過程輻射暴露量並不低,以心導管治療、心律不整電燒為例,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為300到400張胸部X光,大約是2至3年人體接受到大自然的背景輻射。

 

為此,近年來,在心律不整的治療上,越來越多仰賴磁場和電阻的差異,作為3D定位、立體重組心臟和電燒治療,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輻射傷害可能對於人體的傷害。

 

杜絕傳統手術高輻射 磁場電阻成心律不整救星

▲3D立體系統描繪右心房。(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林廷澤解釋,磁場與電阻是經由人體自然產生,應用於醫療影像進行3D重組心臟以及偵測定位心律不整病灶,速度快且精準,還能避免傳統X光帶來的輻射暴露,達到「零輻射」電燒,增加心律不整患者的治療意願。

 

杜絕傳統手術高輻射 磁場電阻成心律不整救星

▲醫療檢查和治療輻射暴露量表。(資料來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blog.sina) 整理自網絡 看點   水是維持人體生存必不可缺的部分。面對現今污染越來越重的水源,許多家庭仍是保留了傳統的燒白開水來飲用。然而,燒開水也是很講究的,喝錯了不僅容易生病,甚至會致A早衰。那麼家中燒開水都應注意哪些呢?   ...

閱讀詳情 »

長生不老的秘訣:「要叫人不死、 腸中須無屎」。 醫家自古就提倡「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晚餐不吃最為好」,並特彆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 人的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它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又到了冬天的季節,不少人開始擔心會不會因為流感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致死,外媒CNN列舉7大項關於冬天的健康迷思。 1. 溫度低就會感冒? 儘管感冒的英文是cold,但低溫本身不會讓你生病,而且,事實上正好相反。知名國際健康書籍的作者雷歇爾醫生(Rachel C.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容易引起神經和血管病變,這時就會讓患者對於痛、溫度的反應變遲鈍,臨床上約占10%的感覺性神經病變患者,容易出現足部潰傷的現象。開業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林款帶指出,若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就容易使傷口惡化更快,嚴重恐使血管病變,面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