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染疫康復後還有「不適症狀」怎辦? 全台89醫院「康復者門診」上線

染疫康復後還有「不適症狀」怎辦? 全台89醫院「康復者門診」上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一旦染疫,康復還不是結束!隨著國際間越來越多統計顯示,不少患者康復後持續出現有「Long COVID」身體不適的現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宣布,最新將有89家醫院提供「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而衛福部也開設專區網頁自2月23日開始上線。

衛福部是從去年12月13日就公告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針對COVID-19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出現 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相關症狀者,提供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

這些服務包括由醫院定期評估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呼吸、疼痛、心理、營養狀態及追蹤改善程度,並由社工師(員)評估家庭支持功能,協助轉介適當的社會福利資源,保障個案後續康復照護需求,提升COVID-19染疫康復者日常生活品質。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參議黃兆杰表示,整合服務的重點在於提供民眾便利,只要一次掛號費、一次部分負擔就能在一次的門診中得到照護,免去過去跑遍各科別的麻煩。

指揮中心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中央在提出申請的107家中已完成核定89家向健保署申請擔任本計畫的承作醫院(台北區21家、北區18家、中區14家、南區12家、高屏區9家、東區7家),各承作醫院名單、整合科別、開診時段,網頁連結及諮詢窗口電話,均同步公布於「染疫康復者專區」(網址位於:衛福部全球資訊網>其他>認識COVID-19>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網頁專區,https://reurl.cc/8Wz6qX )。

指揮中心呼籲,面對COVID-19嚴峻疫情,民眾應配戴口罩、勤洗手、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保持社交距離等之相關規範,降低病毒傳播力,如有不適症狀請盡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活動史,以保護自我及周遭親友健康,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免於疫情威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本土僅+2!又見鄰桌吃飯就中 桃園疫情穩「亞旭前進指揮所」34天結案解散

甩虐待動物罵名! 調節血壓「小綠人」標章取消動物實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大學同學前天給小編打電話,說大學同班的一女同學醒了,著實讓我覺得匪夷所思:該女同學三年前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眼睛緊閉手腳也不能動,就像只有生命的軀體。當時她已經結婚但還沒孩子,成為植物人後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去年竟然懷孕,這消息在我們的同學圈已經引起不小的轟動。前天剖腹產生了女兒, 不知道是老天有眼...

閱讀詳情 »

心悸指的是自己可以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引起的因素很多,如咖啡、茶、緊張、藥物、或心律不整等,所以正確答案是B.心悸是指感覺的到自己心臟的跳動,你答對了嗎?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及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趙書平醫師 延伸閱讀:【什麼是心悸】 http://www.havemary.c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