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步伐遲緩、動作變慢要警覺 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了哪些?

步伐遲緩 動作變慢要警覺 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了哪些?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克服喉部長腫瘤、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近兩個月又因食欲不振,體重驟降8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痿縮。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步伐遲緩、動作變慢可能是早期症狀

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

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藥癮者在社會上屬弱勢族群,南市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於春節前夕辦理「暖冬送溫情 幸福過好年 」年節關懷活動,結合多處機構,提供關懷物資、法律諮詢、就業資訊,社會救助資訊,期望增強藥癮者自我認同克服難題,另針對行動不便、無交通工具的藥癮家庭,毒防中心個管師到府關懷,讓藥癮者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孕婦早期破水合併胎位不正,需緊急處理。一名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婦女,在懷孕34週時出現緊急症狀,恐誘發感染及胎兒脫出,必須第一時間後送處置。早期破水併胎位不正 高危險產婦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徐約翰指出,個案是因為胎位不正合併早期破水,若不盡早處理,母體可能有感染羊膜絨毛炎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小女嬰A出生14天時出現膽汁嘔吐、體重下降,因腸阻塞,接受手術,病理報告顯示為大腸神經節減少症,因此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後來進行腸切除及大腸造瘻手術,但靜脈導管造成反覆感染、各處血管栓塞。成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表示,A女孩11歲時接受小腸延長手術,目前成功贏回腸道自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國人傳統觀念,產後媽媽要坐月子補身體,但若月子餐太重葷腥,恐增產婦腸胃負擔,甚至徒增腰圍。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營養治療科技術主任黃金環表示,剖腹產後媽媽胃腸道未恢復,不宜吃太過於油膩食物,只要飲食均衡,天然蔬食也能滿足營養需求。傳統月子餐重油 均衡素食也能顧健康產後營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