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步伐遲緩、動作變慢要警覺 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了哪些?

步伐遲緩 動作變慢要警覺 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了哪些?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克服喉部長腫瘤、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近兩個月又因食欲不振,體重驟降8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痿縮。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步伐遲緩、動作變慢可能是早期症狀

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

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1、指甲板縱紋​​指甲縱紋——神經衰弱指甲上有數條明顯縱紋表示長期神經衰弱、機體衰老的象徵。​​容易出現:神經衰弱,長期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消耗性疾病,體力透支(如身心疲勞綜合徵)。免疫功能差,容易感冒。 2、指甲板橫紋​​橫紋深粗者,表示一次嚴重的疾病。​​指甲橫紋多...

閱讀詳情 »

運動後的身體需要補充糖分,但是物極必反的道理要一直記得。運動效果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你在健身房裡流多少汗,也取決於運動以後塞進你嘴裡的食物。所以運動過後千萬別吃以下10種食物,否則前功盡棄,汗水也白流了!     1. 蔬菜 運動後,身體需要的是直接能夠轉化為能量的食物,如蛋白質和...

閱讀詳情 »

大黃瓜雖然和小黃瓜看似只有大小的差別,卻是不同品種的蔬菜,通常大黃瓜比較適合用來煮湯或蒸或炒,較少用於涼拌;其中內含的黃瓜酶和維生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柔嫩皮膚都有幫助,而且大黃瓜從外皮到瓜肉、瓜籽都能入菜喔!★教你這樣挑 瓜體飽滿硬實 硬度高又具重量感的大黃瓜,不僅代表新鮮,其中的水分含量也比較充足...

閱讀詳情 »

水分,是刺激腸道蠕動與軟化糞便的最基本營養素。除了多喝水,還有一些小撇步,什麼時候喝?加點蜂蜜喝,或喝含有益生菌的優酪乳,對排便都有助益喔! 多喝水─防便秘基本功 每日基本水分建議量是2000~2500ml。尤其沒有天天排便習慣的人需要更多的水份,因為腸道中的廢物遲遲無法排出體外,在大腸裡會被吸收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