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俠導演張鵬翼因胃癌病逝 胃癌8成是胃幽門桿菌患者

武俠導演張鵬翼因胃癌病逝 胃癌8成是胃幽門桿菌患者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知名武俠導演張鵬翼曾執導刀魂、楚留香系列作品及其他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及電視劇集。驚傳於9月24日因胃癌病逝,享壽80歲。消息傳出後令外界震驚與不捨,不少影迷也為此感到惋惜。


胃癌列入前10大癌症 主要好發於這類人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因胃酸分泌量較少,當胃部黏膜發炎受損並且持續反覆進行,長久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者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發生,後續也有很大的機率會進而發展成胃腺癌。


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目前在國人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8名,台灣每年新增3500至3800名胃癌發生案例,梁程超副院長特別提醒民眾,罹患胃癌者有超過8成都有幽門桿菌感染問題。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1類的致癌物,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等,而胃癌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感染幽門桿菌建議消除 降低罹患胃癌風險


也提醒民眾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務必聽從醫師建議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及功能性胃部不適、更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另外,要降低胃癌的發生還是必須從生活做起,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少加工食品、醃漬物及燒烤,並且養成良好生活作息,注意胃部警訊,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


梁程超副院長也指出許多人排斥做胃鏡,但若有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目前無痛腸胃內視鏡技術普遍且成熟,過程舒適且安排1次還可同時檢查到食道、胃、腸道。一般非高危險群民眾,40歲成人健檢時可考慮為自己安排做第1次胃部內視鏡檢查,後續再依照檢查情況安排後續定期檢查。若有抽菸習慣或家族胃癌史及高風險族群建議提早為自己安排胃部健康檢查及務必做到定期篩檢,才能保胃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臨終親人的病榻前,大部分家屬在急救與善終之間掙扎,病人也在一次次急救中飽受折磨,毫無生命尊嚴。諮商心理師呼籲,面對生命交關的病患與家屬,諮商心理師介入加強「臨終關懷」,除了讓雙方減輕心理傷痛,也能使安寧醫療團隊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達到全人關懷的醫療目標。日前「台灣醫療品質促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可別小看了腹痛,有可能是致命殺手!一名三十歲女子,因急性腹痛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腹膜炎合併敗血症,即緊急送開刀房手術,結果竟發現是因缺血性腸炎導致;而且這名女子的小腸有先天腸繫膜缺損,整個小腸多已壞死,只剩下不到三十公分。這名女子到院時情況非常危急,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中一名六旬老翁的雙腳因不明原因潰爛了三十年,年初還因腸胃不適,一個晚上至少要跑五次以上廁所,一個月內體重爆瘦十公斤,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世界罕見的胰臟癌,透過醫院進行跨科團隊合作手術,才成功將腫瘤拿出。台中慈濟醫院外科主任吳永康表示,這名六十多歲的易姓男子雙腳潰爛流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據研究,新一代關節炎治療法,體積狹小的血小板,竟可利用技術萃取出生長因子,製成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運動傷害與關節炎受損的肌腱與軟骨,且極具修復效果。台灣礦工醫院骨科醫師游典錡表示,血小板除了止血功能,醫學研究證實,血小板大量遷至受傷部位,止血的同時會釋放顆粒內大量的生長因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