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死在嘴上,病倒腿上!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寫得非常好!對大家一定有收獲!

死在嘴上,病倒腿上!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寫得非常好 對大家一定有收獲

1.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現在的人相反了,
  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
  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營養過剩一樣中毒
  營養過剩了一樣中毒,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
  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渴了才喝。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
  八杯茶行嗎?茶不行,
  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
  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
  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
  人;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
  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
  ”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5.走路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什麽東西都是個度,吃飯是個度,睡覺是個度,鍛煉也是個度。
  不鍛煉不好,過度鍛煉也會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鍛煉內容可以采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半個小時,光走路就行了,
  這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走也是有講究的,
  年輕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麽程度,一分鐘要達到130步。
 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20次,才能達到鍛煉心臟的目的。
  達到130步、120次心跳,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
  要有個逐步適應過程,你這樣堅持半年,你的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
  一個人一定要從年輕開始,保持你的標準體重。一旦胖了以後,
  你想把它降下來談何容易,實際上不是不容易,關鍵在哪兒?
  控制嘴、多動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6.喝醉一次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

  7.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有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癥50%來自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我還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導,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有科學依據。
  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長壽,夫妻健在的長壽,
  孤獨的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
  但怎麽樣讓家庭和睦,這是一門學問。必須解決四個問題:
  第一要尊敬老人;
  第二要教育好子女;
  第三要處理好婆媳關系;

  第四,這條尤其重要,夫妻要恩愛,這是核心。
夫妻怎麽恩愛?要做到八互原則。
  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
  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
  算了,讓著她(他)吧,她(他)只要高興就行了。
  
8.每天健康生活,要做到七個方面
  第一,一定要吃好3頓飯;
  第二,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
  第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
  第四,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第五,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
  第六,一定要家庭和睦
  第七,不吸煙,不酗酒,每天健走。
  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
  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一定要記住我那幾句話:
  能吃能喝不健康,會吃會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
  “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9,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占80%,
  動物性的東西只能占20%。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
  肥胖也來了,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
  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
  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保護心臟,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梅雨季節來臨全台陰雨連綿,許多民眾肌膚開始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如:發癢、紅腫、小水泡等,若本身就患有皮膚疾病的民眾,也可能會在此時變得更嚴重。其實,從中醫觀點而言,這與節氣轉換有關。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春夏交替之際,當春季的最後1個節氣「穀雨」,正要轉換到夏季的第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一對年約55歲的夫妻,因近年無性生活,加上共同話題也減少許多,妻子決定分房睡,男子認為是自己在床上表現不佳,經常軟趴趴或不持久,才導致夫妻感情越來越冷淡,為此感到相當沮喪。中醫師黃慶雲表示,中老年男子較容易因生理退化產生性功能障礙,如不正視問題主動接受治療,症狀不會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64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婦人,從樓梯跌落造成右側肢體和同側胸壁挫傷,緊急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側鎖骨骨折,另第1至第12肋骨骨折,並合併有氣血胸。經緊急放置胸管引流後,先在外科加護病房做支持性治療並止痛,隔天即進行鎖骨、肋骨骨折固定手術。 症狀控制法 讓患者疼痛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首例3採陰性出院又返陽!由於國內外時常出現新冠病毒採檢時陰時陽的現象,台灣採最嚴格的3陰性才能出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27日透露,近來台灣出現首例3陰出院後,胸悶又回醫院檢查,再次「弱陽性」,立即住院隔離,不過專家認為病毒量太低,應該不會傳染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