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年新增8百位聽損兒! 出生3天內這件事是關鍵

每年新增8百位聽損兒! 出生3天內這件事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每千人中3至4人為聽損兒,為讓兒童健康長大,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內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檢,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約發現7百至8百位聽損兒,建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降低聽語發展障礙。

出生3天聽力篩檢未通過 盡早就醫早期療育

國健署指出,若嬰兒出生後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儘快至醫院進行做診斷性的檢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並遵從醫師建議,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協助幼童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若至3歲、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孩子有聽損狀況,對孩子溝通、認知、閱讀、及社會情緒等發展會較落後同年齡的兒童。

滿6個月前配戴輔具 將來可接近正常語言、身心發展

依國民健康署統計,108年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篩檢率達96.5%,3個月內篩檢率達98.4%,共計篩檢17萬1,645人,確診為聽損兒共計775位,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容易被忽略,國健署表示,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

多一份留意少一分擔心 3-4歲需再次聽力篩檢

國民健康署提醒,孩子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並不代表終生沒有問題,部分孩子會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因此仍要請家長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平日可透過兒童「兒童健康手冊」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的聽力情形,3-4歲時可以再帶孩子進行一次聽力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及復健。

【延伸閱讀】

新型SGLT2抑制劑 慢性腎臟疾病第三期臨床試驗達標

夏日塑身大作戰 0.5小時就完勝脂肪!

聽損兒上課聽不清有解!新系統結合藍牙科技 清晰音訊直送助聽器

 心肌梗塞防復發 醫師要他一定要做「這些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5歲男孩因頭痛不適昏倒,被家人緊急送醫,經急診診斷疑為水腦合併癲癇,施以抗癲癇藥物治療。但男孩父母對癲癇病情仍有疑慮,故帶至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門診就醫,透過檢查,發現男孩眼動受限,眼睛無法往上看及往外側注視,醫師問診發現,他自小學四年級就開始頭痛,且因眼動受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2歲藍領男性,平日在建築工地工作,長期有吸菸習慣,因為咳血到醫院就診,不幸被診斷為肺癌,而且在診斷時已有多處腦部轉移。全腦放射治療易傷海馬迴 造成記憶力、學習力受影響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羅元禎表示,發現腦轉移後,由於藥物不容易進入腦部,一般說來單顆腫瘤可開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10大癌症統計,大腸癌持續12年排名第1位,國人無不聞大腸癌色變。72歲楊老先生因跌倒而右手脫臼送醫,在骨科醫師協助骨頭復位後,傷勢已無大礙。隔周楊老先生回門診追蹤時,醫師提醒他可以免費進行大腸癌篩檢,沒想到卻真的篩出2個初期大腸癌,所幸接受治療後,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8年國人的10大死因中,排名第1的是惡性腫瘤,其中肺癌與107年同樣居首位,每年有近萬條人命被奪走,肺癌也是醫療花費最多的癌症,目前以化療和標靶治療為主要方式,但治療過程中伴隨著強烈副作用,讓患者吃盡苦頭。中醫師陳瑞聲表示,化療期間的不適,可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