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張臉背後都有故事! 臉部平權不該從外表來定義

每張臉背後都有故事! 臉部平權不該從外表來定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儘管全球COVID-19疫情仍嚴峻,但各國無不努力讓民眾生活能盡快回到正常軌道上。台灣在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現實中,仍成為新冠疫情的防疫模範生,除了維持正常生活,甚至有餘力做出更多「利他」的行動。而在推動「臉部平權」的國際運動中,台灣不僅成為國際臉部平權聯盟(FEI)的創始會員國,陽光基金會十年來的推動策略與成果也成為遍布全球六大洲14個國家、35個NGO團體的學習對象。

臉部平權在地深耕十年 營造友善環境

根據陽光基金會2016台灣民眾身體意象與經驗調查,在台灣,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陽光自1981年成立以來,即以協助燒傷顏損朋友重建生心理及社會環境而努力,陽光傷病友在歷經受傷、疾病,回歸正常的生活之際,卻經常面臨社會以貌取人的困境,所以積極推動「臉部平權」,希望營造友善環境,讓顏損朋友不再因為外觀遭受異樣眼光與不公平的對待,期望每個在台灣生活的人,都能在友善環境中實踐自我。

顏損者現身說法 反思以貌取人

因疫情影響,今年台灣的臉部平權日及國際的臉部平權週皆以線上活動為主,並由7個國家以及37位傷友、家屬、專業人員跨國拍攝的影片,影片中各國的顏損者現身說法,表達自己對「臉部平權」的想法。參與拍攝的陽光傷友珮吟說,社會通常會對顏損者另眼相待;黑色素痣傷友琪琪也說,曾有大班的姊姊看到我身上的黑痣就說我是骯髒鬼,希望大家千萬別再這麼做。

與國際同步推廣平權力量 盼能互相尊重理解

陽光基金會邀請大家轉發分享陽光臉書影片並標註三位好友,與國際同步推廣臉部平權,讓國際看見台灣推動平權的力量,希望每個人可以「尊重」看待每個跟自己外表、想法、立場不一樣的人,因為任何人都可能在某個特定狀況下成為少數,當這種時刻來臨時,也希望能獲得尊重、理解,而非排擠。

【延伸閱讀】

化「癬」為夷!長效生物製劑助他找回自信 防疫期用藥更穩定

家有鼻炎過敏兒好苦惱! 最新「減敏療法」擺脫鼻過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2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乳癌是最常見婦女疾病之一,每年全球都有超過一百萬的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特別是以下民眾,更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 ●母親、姊妹中有乳癌病史●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未曾生育、或年過35歲之後才初次生育●停經後發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經放射線治療●長期服用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多次人工流產●飲酒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打開繪本,可愛的畫風,描述的是許多乳癌復發姊妹們的真實心路歷程,台大醫院黃俊升醫師指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就算早期發現與治療,每四人仍有一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再度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再次面對疾病,乳癌姊妹們心理壓力往往比初次得知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白內障手術在近二、三十年來的發展下,隨著手術方式、機器設備及人工水晶體的長足進步,已變成一個成熟、精密、安全且術後效果良好的手術。 黃色人工水晶體免藍光傷害但影響變色能力 近年來,藍光對於視網膜黃斑部的漸進傷害受到醫界及大眾的關注,眼科醫師郭淑純表示,因此,市面上出現了...

閱讀詳情 »

我有個朋友是網絡工程師。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才去睡覺,然後一直睡到早上9點起床。時間長了,他就失眠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是睜眼到天亮。後來,只好靠吃安眠藥助睡眠了。 (圖片擷取自wikihow)  有一次,我就開導他說:「反正你每天都要睡足7個小時,你就按照我說的,晚上10點睡,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