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 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 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越愛運動,一大早常見許多阿公阿嬤就在社區公園、學校操場散步健走,充滿活力,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有氧運動無助於增加肌肉,如果沒有做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將陷入肌少症帶來的健康威脅。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逐年流失,年齡越大情況越嚴重,據統計,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達10%,約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可能高達3成以上。

 

詹鼎正強調,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會造成連鎖影響,首先會因肌肉不足而四肢無力,不願意活動,進一步可能就演變為衰弱症,容易跌倒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等,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肌肉和基礎代謝率相關,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也會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相互影響,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

 

調查顯示,國內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為了自身健康而運動,不過,熟齡族的運動近8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詹鼎正指出,這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沒有辦法延緩肌肉流失,更不可能增肌,唯有進行負重(阻抗型)運動,才能提高肌肉量。

 

詹鼎正提到,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阻抗型運動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建議長者尋求專業的健身教練協助,除了散步健走,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運動。

 

此外,許多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只吃青菜,少吃肉,以為這就是正確養生,但研究發現,上了年紀的人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也容易罹患肌少症。

 

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說明,飲食是增肌的原料,長者應該多吃豆魚蛋肉類,才能攝取豐富蛋白質,並多補充蔬果植物,吃得均衡、足夠,才能保持健康。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肌少症?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提供簡單檢測方式「小腿圍量測指標」,50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準確率達7成。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海鮮營養豐富,但重金屬污染、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讓人擔心受怕。近日,據台灣《康健》雜誌報導,台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主任蔡永祥、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經研究推薦,以下6種海鮮,相對於其他種類來說,受污染程度較低,不易含有藥物殘留,可以放心食用。 1.小型青花魚。近海野生魚種...

閱讀詳情 »

我們總是覺得飯後走走或是洗個澡是很養生的事情,還有些人喜歡「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其實這樣的習慣都是飯後讓你短命的習慣,盤點一下,主要有下面的八個習慣,是90%的人飯後都會做的事情,殊不知這些事情讓你短命。 1、飯後立即吃水果 現象:很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認為能夠通過這個方式補充人體所需的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工作壓力大時間長,白天的事情已經繁忙不堪,晚上回家後或許還有一堆事情等著你,假日可能也還在加班,種種因素加在一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氣大,開始產生暴躁、睡眠不足、長痘痘、嘴巴臭,但是你知道以中醫的角度來看,火氣還分成肝、心、腸胃、腎與肺五種!開業中醫師陳天定表示,五種火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