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 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 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越愛運動,一大早常見許多阿公阿嬤就在社區公園、學校操場散步健走,充滿活力,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有氧運動無助於增加肌肉,如果沒有做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將陷入肌少症帶來的健康威脅。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逐年流失,年齡越大情況越嚴重,據統計,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達10%,約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可能高達3成以上。

 

詹鼎正強調,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會造成連鎖影響,首先會因肌肉不足而四肢無力,不願意活動,進一步可能就演變為衰弱症,容易跌倒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等,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肌肉和基礎代謝率相關,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也會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相互影響,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

 

調查顯示,國內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為了自身健康而運動,不過,熟齡族的運動近8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詹鼎正指出,這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沒有辦法延緩肌肉流失,更不可能增肌,唯有進行負重(阻抗型)運動,才能提高肌肉量。

 

詹鼎正提到,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阻抗型運動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建議長者尋求專業的健身教練協助,除了散步健走,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運動。

 

此外,許多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只吃青菜,少吃肉,以為這就是正確養生,但研究發現,上了年紀的人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也容易罹患肌少症。

 

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說明,飲食是增肌的原料,長者應該多吃豆魚蛋肉類,才能攝取豐富蛋白質,並多補充蔬果植物,吃得均衡、足夠,才能保持健康。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肌少症?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提供簡單檢測方式「小腿圍量測指標」,50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準確率達7成。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民間食療方中,紅豆常被做為可以利尿消水腫的良方;然而,卻有人質疑喝紅豆水恐會造成腎臟負擔。對此,中醫師強調,紅豆一杯煮成二千西西的紅豆水,鉀離子含量不致於會傷腎,民眾不必過於恐慌。 中醫師余雅雯表示,紅豆在傳統中醫裡被認為是可用來健脾胃、消水腫、幫助血液循環消血脂及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戲水千萬不要戴隱形眼鏡!藝人杜詩梅兩眼近視高達800度,愛上潛水的她,長期配戴隱形眼直接下水;不料,日前去潛水時,海水不慎滴入眼睛引發刺痛,又用雙手直接摘除隱形眼鏡,結果眼睛紅腫、眼淚流不停,到診所就醫,才發現感染急性細菌性角結膜炎。杜詩梅的主治醫師、開業眼科診所院長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5歲的劉姓婦人,因為擔任清潔工的關係,必須長時間彎腰及蹲站,腰痠背痛的症狀持續3年之久,日前不小心滑倒摔跤,腰部劇烈疼痛,無法下床行走,經檢查才發現,罹患腰椎壓迫性骨折。醫師指出,年紀大的人常以為腰痠背痛是正常老化現象,最好就醫檢查釐清病因,不要隱忍以免延誤病情。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最新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感染肺炎容易導致心臟衰竭及心肌梗塞發生。臨床上,就有一名35歲女性,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合併右心衰竭,之後因為肺部感染,併發全身性敗血症至多重器官衰竭,不幸去世。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預估全台心臟病患者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