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比生產還痛! 遠離皮蛇從顧好免疫力開始

比生產還痛! 遠離皮蛇從顧好免疫力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台灣已經正式進入流感季節,且最近季節交替天氣冷熱不定,除了常見的流感以及肺炎外,還要特別當心皮蛇纏身!藝人曾國城回憶起最近一次被帶狀疱疹纏身的經驗仍印象深刻,「每次只要工作太忙,腰間就很容易出現怪怪的,好像有點刺刺的感覺,這時候我就知道又要發作了!」現在他不僅維持規律作息,盡量妥善安排工作、避免情緒緊繃,且也養成固定一週兩次的運動習慣,聽醫師建議提升自我免疫力。

帶原帶狀疱疹病毒 全台838萬人身陷皮蛇纏身風險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柳朋馳表示,帶狀疱疹其實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次活化的表現,在初次感染時會引起水痘,之後就會潛伏在人體的背根神經節中伺機而動,當免疫力低下時會再度活化;據統計,台灣95%的50歲以上成人體內都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等同於838萬50歲以上民眾幾乎人人都有風險。

柳朋馳醫師指出,台灣帶狀疱疹年發生率逐年上升,約每3人就有1人有機會得到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年紀雖然是最大的風險因子,但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或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還有生活壓力大、過度疲倦或是經歷外傷以及重大手術者等也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皮蛇纏身恐生不如死 七成五不滿意現有治療方式

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說明,因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所以通常患者在出疹前期就會開始感到疼痛,多數人會形容這樣的痛感如火燒、電擊或針刺的感覺。研究指出,帶狀疱疹帶來的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且少數患者在2-4週、疹子結痂後,可能會產生超過3個月甚至長達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後遺症;此外,當患部接近眼睛時恐會造成視力減退,若患部於耳朵,恐會引起聽力障礙,或是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頭暈等稱作「雷氏症候群」的嚴重後遺症造成終身的遺憾。

陳瑞源主任解釋,因神經痛的表現因人而異,所以臨床治療並不容易。常需要用上多種藥物來治療,時常第一線的麻醉止痛藥不見得會有效果,需要用到抗癲癇的藥物或是管制類的藥物才能有效壓制疼痛,有時候甚至還得進行神經阻斷手術才能夠幫助患者舒緩疼痛。據研究顯示,4位帶狀疱疹神經痛的患者中,僅有不到1名患者對現有治療方式感到滿意。

預防勝於治療 接種疫苗提升免疫力

柳朋馳醫師與陳瑞源主任共同呼籲疾病預防更勝治療!民眾除了規律作息及均衡飲食、勤動外,建議每年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65歲以上的民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50歲以上民眾無論有無罹患帶狀疱疹,都可以依照醫囑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加強免疫力,幫助降低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日益趨緩,街道人群、商家也逐漸活絡,但提醒民眾仍不可鬆懈、應做好個人衛生與防疫生活。根據研究指出,若感染新冠肺炎同時感染呼吸道相關疾病,恐加重患者病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邱政洵副院長解釋,當新冠肺炎合併其他呼吸道細菌或病毒,稱為「多重呼吸道感染」,症狀將會加乘、讓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健保署在今年5月1日放寬給付標準,乾癬患者若使用半年發現療效不理想,如頭皮、指甲或臉部等仍有病灶,且明顯影響生活,便可轉換使用其他藥物,不用從零再開始。中山醫學附設醫院大學皮膚科主治醫師鄭人榕指出,乾癬較難治療部位,指甲、小腿等常因外觀不好看、被人誤解為傳染病,嚴重影響...

閱讀詳情 »

2021.09.22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9月22日為止,已經有841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正檢驗108萬劑莫德納,一切順利合格封緘,預計將提供符合第2劑接種70歲以上長者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經計算再往下年紀開放可能性不大;另外,台中傳出打第2劑牛津AZ後死亡,指揮中心已接獲。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日前釋出30多萬劑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