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早年留學西德的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也是台灣議會暴力第一人「朱高正」,在政壇留有一句名言:「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於昨(22)日晚間傳出因大腸癌病逝的消息,得年67歲。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媒體公開表示,回憶朱高正當年推動國會改革的勇氣,即便後來因信念不同離開民進黨,如今願他安息。


大腸癌連續13年位 居10大癌症之首


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8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台灣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腸直腸癌,每80分鐘就有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


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而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至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占1%,並不多見,但只要基因變異缺損,就一定必中。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 應要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研究顯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病因來自第5條染色體基因缺損,屬於顯性遺傳,雙親之一有這個基因,則下一代罹病機率高達5成,且100%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被形容為「恐怖遺傳」。


林北江強調,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應要儘早檢查,但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仍有2到3成「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病人屬於基因突變而罹癌。因此,如覺腸胃不適、排便不順或血便,即便沒有症狀、無家族史,也應在45歲做第1次大腸鏡檢查。


國健署提供50至75歲民眾 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國健署提供50至75歲民眾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臨床顯示,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如果報告為陽性反應,務必持續追蹤,如不敢面對現實,在半年後未接受大腸鏡檢查,則大腸癌死亡風險增加6成4。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倍數增加。


「腸」保健康5技巧 定期篩檢不可少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出「多蔬果、多運動、少紅肉、少燒烤、要篩檢」等保腸5技巧,希望國人健康更「腸」久。


1.多蔬果:烤肉時,提高蔬菜比例。可多挑選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當季新鮮、顏色豐富等蔬菜,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避免吃太多肉類及澱粉。


2.少紅肉:而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約1.33兩)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約2.66兩)紅肉(豬、羊、牛),將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烤肉時,應「少紅肉」,以魚蝦等海鮮以及雞肉為主,盡量少吃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


3.少燒烤:此外,「少燒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指出,在高溫表面上燒烤的肉片或肉汁,如滴到高溫表面或掉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食物表面,因此,不要食用烤焦食物,最好盡量減少食用燒烤類食物。


4.多運動:在「多運動」方面,許多人在疫情期間運動量大減,吳昭軍提醒,21%至25%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多找機會運動,消耗熱量,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降低罹癌風險。


5.要篩檢:吳昭軍提醒,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年齡越高,風險越高,50至75歲民眾務必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如結果異常,一定要接受進一步腸胃鏡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仙人掌可吸收電腦輻射? 眼科醫師提醒藍光傷害更嚴重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經歷過完全聽不懂醫師說的內容,就帶著疑問回家的經驗。根據《DailyCaring》報導,在就診期間,如果沒有理解醫師的訊息,一知半解很可能會延伸其它的健康問題,呼籲民眾如果醫生說了任何聽不明白的內容,不要害怕地表達出來,請醫師使用更簡單的術語進行解釋,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嘉義報導】大林慈濟醫院推廣創新的「換水大腸鏡檢查」邁入第11年,不僅提升檢查品質與腫瘤發現率,去(109)年受邀與16國的55位專家合作修訂換水大腸鏡、浸水大腸鏡的定義,所達成的11項共識將有助大腸鏡檢查者能根據需求,正確應用換水法及浸水法檢查,並為患者量身訂製檢查方式,以改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綜合報導】高雄一名未滿2歲的女童,原先以化療控制眼癌「視網膜母細胞瘤」,近期腫瘤卻急速長大,家長只好跨縣市就醫,帶她前往彰化彰基醫院,最後忍痛將眼球摘除。 彰基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醫師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通常發現於1至4歲的幼兒,每年發生率約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40多歲的李先生是位上班族,多年的糖尿病讓他的腎臟功能變得比較差,而且高血脂的問題也讓他相當在意。 「醫師,我的三酸甘油脂TG之前都很高,吃藥一段時間後,三酸甘油脂已經漸漸達標」李先生拿著一疊抽血報告,憂心地問:「可是,最近驗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卻越爬越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