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候炎熱又潮濕 留意熱傷害威脅!

氣候炎熱又潮濕 留意熱傷害威脅!

()

今年各地普遍高溫,在高溫及高濕度因素影響下,造成熱傷害病例增多!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提醒,出現嚴重熱傷害時,須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但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困難。

熱中暑:若體溫超過42°C死亡率高達八成

熱傷害可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以及熱痙攣。在高溫環境暴露造成體溫超過41.1°C以上,同時有神經功能異常,即稱為「熱中暑」,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會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會突然昏迷,體溫如果超過42°C,死亡率會高達80%以上。

熱衰竭:排汗過多應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熱衰竭」是高溫環境造成排汗過多,同時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等電解質,體溫大多是正常或稍微上升。病人會頭痛、虛弱、無力、噁心、嘔吐、蒼白,嚴重時會躁動、休克甚至昏迷;但中心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危險很低。

熱痙攣:嚴重恐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熱痙攣」是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若沒有即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因為鹽分流失造成四肢肌肉出現肌肉痙攣。如果情況嚴重沒有即時處理,甚至會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導致呼吸困難,少數案例甚至有死亡風險。

先移至通風陰涼處並墊高頭部

若發現有人出現嚴重熱傷害時,須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分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口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因為會導致血管收縮、造成急救時無法電擊的困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北部某醫院群聚感染今日再傳1位護理師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日(18日)宣布新增一名本土案例(案863)。為了達成感染的管控,擴大醫院的隔離,即起取消密切接觸者,只要共同碰到就會列入居家隔離,目前醫院員工居家隔離14天有152人,自主居家隔離3-7天有46人,因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中榮總心臟內科鄭諭聰醫師門診建議手術治療,一勞永逸。然而近四年來,只要天氣一變、心頭一揪,反覆喘、悶症狀就來襲,已經往返中榮急診數次。近年來,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由家人送至本院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主動脈瓣膜狹窄 不治療存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消基會2020年12月間,抽檢雙北實體與虛擬通路共20件口罩,當中8件被二氯甲烷溶出,但都沒有檢出特定偶氮染料,游離甲醛及塑化劑測試,20件樣品也都沒有檢出,但PM2.5過濾效率有6件未達80%以上;同時衛福部食藥署也抽檢市售口罩,都檢驗禁用偶氮色料與游離甲醛,也都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宜蘭報導】1名18歲的林同學,是重度3C使用者,近日近視度數明顯增加,且右眼視線出現大量黑點與閃光,至眼科就醫檢查,發現竟是視網膜剝離所導致,正青春的年紀,出現這問題令人感到驚訝。 3C成癮讓視網膜剝離年齡下滑 嚴重恐致失明 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黃謙傑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視網膜剝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