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切一輩子都拿不掉? 醫:常見誤解!

氣切一輩子都拿不掉? 醫:常見誤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志明車禍後腦內出血,雖然生命跡象穩定,但意識仍迷迷糊糊,看來短期內不會清醒。醫師建議家屬做氣切,一語不發的爸爸馬上跳起來:「聽說氣切一輩子都拿不掉,不要氣切!」以上的故事每天都在加護病房上演。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指出,事實卻恰恰相反,氣切能讓長期臥床的病人更舒適、更容易照顧。而氣切並不會造成病況變化,更遑論造成病人長期臥床。

氣切比口咽插管來得舒服

氣切是用來替代口咽式氣管內管(就是「插管」,以下簡稱口咽插管)的管路,從頸部皮膚另做一切口直接將氣切管插入氣管,氣切管的功能跟口咽插管一樣,還比較舒服。口咽插管是經由口腔插入約略珍奶吸管粗的人工管路。咽喉是非常敏感的區域,平常喝口水,嗆到就會咳個半天了,將人工管路經由咽喉插進氣管裡,可知會有多麼不舒服。

短期無法脫離呼吸器就建議氣切

有些病人做了氣切就得要使用一輩子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做了氣切引起,反而是由於太晚做氣切,導致聲帶已經完全麻痺所造成的,可說是得不償失。多數治療指引都認為,對於短期內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人,1星期建議做氣切手術來保護聲帶是明智決定。

氣切傷口5~7天自行閉合

除了舒適性,另外就是氣切能否移除?蘇英傑醫師指出,氣切是可以移除的,在原發造成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療妥當之後,呼吸衰竭情形解除,且恢復到能夠自行咳痰,氣切管路就可移除。氣切管一旦移除之後,氣切傷口會自行癒合,一般會於5~7天內完全閉合;若未自行閉合,可做手術閉合傷口。

做了氣切仍可說話與進食

民眾常常有的另外疑問是:「做了氣切就沒辦法說話了?」事實上這完全也是誤解,蘇英傑醫師表示,使用呼吸器時沒有辦法說話,但只要做了氣切並能脫離呼吸器,可以自主呼吸,就有機會能夠說話。而且,不只能說話,只要病人聲帶沒有壞掉,不會嗆到,病人即使帶著氣切,也能夠從嘴巴吃東西,過上接近平常人的生活。

總結來說,氣切只是氣管插管的一種替代管路,不影響病情;只要病人不再需要氣切,氣切可以移除;氣切病人一旦脫離呼吸衰竭,可以說話;氣切病人有機會可以從嘴巴吃東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3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統計,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達到總人口的14%,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比將成長到20%,等於全台有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長照議題儼然成為政府施政重點之一。國內計程車業龍頭知名大車隊,由於車輛總數高達2.2萬台,成為各地方政府推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醫師,您看我還能活多久?」、「接受治療會不會好?會不會復發?」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葉顯堂在門診中,常遇到乳癌病患很關心上述議題。他說,問題的答案往往因乳癌期數、亞型不同而有差異,尤其是PIK3CA腫瘤基因變異資訊,更有助擬定精準治療策略,對於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醫美診所最熱門的兩大非侵入式治療,非音波、電波拉提莫屬,兩者雖然都有免開刀、恢復期短等特點,但作用方式和治療深度卻大有不同,想改善鬆弛、紋路問題的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一起來看看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的專業撇步。改善臉部鬆弛 筋膜層成關鍵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說明,從皮膚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疫情以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度數增加20-50度,有許多家長帶孩子配眼鏡,亞東醫院眼科部專任主治醫師翁紹維表示,挑選眼鏡之前,最重要的是先確定正確度數,才能避免配戴後引起的頭暈、噁心等不適,影響學習效果,建議找具有經驗的驗光師做散瞳驗光檢查,好的光學品質影像才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