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溫低1℃ 心肌梗塞機會增加2%!

氣溫低1℃ 心肌梗塞機會增加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亭蓉報導)

時序進入春季,天氣多變化!氣候變化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但溫差所引發的健康危機更值得重視。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以溫度降低後的前14天危險性最高。

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

國民健康署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三高控制及春季氣候濕冷,適時增減衣服,特別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外出運動注意氣溫變化 適當調整衣物

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都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外出時也要特別注意保暖,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外,四肢保暖(如戴穿手套及襪子等)及頭頸部保暖(戴帽子和圍巾等)更要注意。

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另外,國健署提醒民眾,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進而延遲就醫時間,因此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牢記危險警訊 爭取黃金搶救期

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5,907人,平均每天就有98.4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台大醫院王宗道醫師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

更年期女性非典型症狀不易分辨

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位43歲的李小姐,平時注重養生,身體狀況良好,但在一次體檢時,被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2公分的腫瘤,尋訪幾位醫師後,都被告知要切除整顆腎臟,讓她難以接受。收治病例的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許智凱評估病情後,建議患者透過腹腔鏡方式執行氬氦刀冷凍手術,不僅可免切除腎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女性每月都有大姨媽來報到,但有時剛好碰到出去玩或玩水,卻遇上大姨媽報到,讓許多女性都會希望能調整大姨媽報到時間;郭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陳佳玲指出,若想延經可使用黃體素調整,從預估下次月經來潮前五天開始,服用到預計時間為止,停藥後二至三天,月經就會報到。 不過建議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位88歲的老翁,左眼眼皮完全閉合,無法看東西,時間長達6~7年,右眼則能正常張開。台南市立醫院眼科醫師王琳煜指出,經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有18個稜鏡角的上斜視,診斷為第四對腦神經麻痺,使得右眼上斜視,由於兩眼同時使用時,就會出現兩個影子〈複視〉,遮住其中一眼就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大千綜合醫院舉辦小小醫師體驗營,今年已經進入第五年,同時也是大千深耕苗栗的第三十周年。在一天的課程中,小朋友們化身醫師、護理師,親自學習看診、急救和治療等內容;營養師也親自教導正確的飲食觀念,希望幫助小朋友養成不挑食的習慣。透過小小醫師體驗營,讓苗栗孩童能從小就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