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動不動就肩頸痠痛、卡卡?小心,可能是頻打電腦、滑手機,加上姿勢不良,引發「烏龜頸」惹禍!復健科醫師表示,「烏龜頸」症狀可大可小,除了常見的痠痛問題外;長期忽略更會影響頸椎健康,甚至有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疑慮。建議民眾應積極處理、矯正不當姿勢,較有保障。

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烏龜頸」對頸椎的傷害大。(武俊傑主任示範)

別小看「烏龜頸」!不僅易釀痠痛,更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可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導致烏龜頸發生的原因,多與現代人長期使用3C產品姿勢不正確有關。長時間下來,會造成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形成俗稱的「烏龜頸」,不僅難看,也影響頸椎健康。

至於為什麼「烏龜頸」會影響人體頸椎健康?武俊傑主任指出,這是因為人體維持頸部直立,主要是靠肌肉支撐。而「烏龜頸」會對頸部造成極大負擔,容易使得頸部肌肉力量分布不平均,當脖子向前伸時,後面肌肉會用力。長期處在緊繃狀態,便會引發病灶,像是肌肉拉傷、肩頸痠痛等問題發生。

再者,當頸部肌肉一直被往下拉,骨頭與骨頭之間的軟骨「椎間盤」長期會承受不了此壓力。人體的椎間盤的功能就像彈簧般,能讓頸部可轉動彎曲,若長時間被肌肉拉扯擠壓,便容易因此漸失彈性,像被壓扁的麵包一樣,往某一側邊凸出,擠壓到一旁的神經,進而引發肩頸、手臂有痠、痛、麻的現象;或是無力、感覺異常,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出現頸部、手臂有水在流或螞蟻爬過之感。

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預防烏龜頸,打電腦要維持正確坐姿。(武俊傑主任示範)

預防「烏龜頸」先矯正姿勢 這樣用電腦不NG

因此,養成良好的姿勢、預防「烏龜頸」上身,對於頸椎健康非常重要!武俊傑主任提醒,想要防止出現「烏龜頸」,民眾使用3C產品時一定要保持正確姿勢。尤其是,打電腦時要挺直背部貼椅背,且鍵盤放置高度與前臂平行,下巴收起,視線平視略往下(約15度),提醒自己身體不要越來越往前傾。

肩頸痠痛好難受?3招放鬆緊繃肌肉、甩不適

不過,武俊傑也強調,除了維持正確的使用姿勢外,3C產品持續使用時間過久終究不好,建議民眾最好每半小時稍微動一動為佳。並且提供給大家3招,利用零碎時間就能輕鬆進行、有助放鬆頸部肌肉的簡易方法,做為日常保養參考:

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頸部肌肉伸展,改善肩頸痠痛。(武俊傑主任示範)

1.頸部肌肉伸展:要讓全新橡皮筋變軟,方法不外乎拉一拉;同樣道理,頸部長期緊繃,要適度伸展放鬆。最簡單的動作是以手輔助壓頭,輪流伸展頸部兩側肌肉,每邊停留5秒,左右各做2、3回,大約半分鐘,對鬆弛頸部有一定作用。

2.熱敷脖子:很硬的橡皮筋要變軟,還有一招就是放到熱水中。針對頸部僵硬也可多熱敷,利用熱敷墊或熱水袋,一天熱敷頸部2至3次,對改善初期肩頸痠痛有所幫助;冬天可用暖暖包替代,但記得不要敷到睡著,以免燙傷。

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靠牆站立有助預防烏龜頸。(武俊傑主任示範)

3.靠牆站立:不曉得正確姿勢該怎麼做,可靠牆站立,將頭、頸、背部往後貼近牆面並收下巴,持續5分鐘左右,每天至少1次,站久了自然能站挺。

肩頸痠痛纏身?小心「烏龜頸」惹禍,專家:3招改善舒緩

「拉脖子」復健,能幫助減少神經壓迫。(示範者非病人)

【醫師小叮嚀】:

最後,武俊傑醫師也提醒,「烏龜頸」症狀可大可小,肩頸肌肉痠痛是可逆的,好好調整姿勢,就不會走向嚴重程度。一旦出現神經壓迫症狀,就已經達到不可逆的程度,必須做醫療處理。

針對這類人,則建議從復健開始,做俗稱「拉脖子」的頸椎牽引治療,適當解除神經壓迫。一般來說,一週復健3次,配合自我調整姿勢,平均約2至3個月可改善。如果3個月至半年都未見改善,就可能需進一步處置、檢查,甚至手術來解決。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7/592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國民國國慶雙十節即將來臨,今年慶祝活動將在3地舉辦,10月9日國慶晚會在新竹市舉辦,10月10日上午國慶大典,在台北市總統府前表演,晚間國慶焰火在高雄市港區實施,因防疫需求,入場人數相較往年都降載。 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10月9日國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出身美國終身奉獻台灣,協助許許多多唇顎裂兒童不受病疾遭歧視,長庚醫院前院長羅慧夫受到美國整形外科協會(ASPS)肯定,以羅慧夫之名設立「羅慧夫人道獎」,第1屆經由各方學者專家推薦,委員會最終選出「微笑行動」創辦人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威廉.馬吉(William P.Mage...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旬男子長年有左心室肥厚症狀,雖有規律運動習慣且無慢性疾病,卻在3年前做心電圖檢測時心跳驟停,所幸及時電擊搶救回生命,歷經無數檢查及轉診終於找到病因: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根據研究,至少有10%法布瑞氏症患者在發病初期即出現心臟病徵,若未正確診斷與治療恐減少20年壽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口腔是人體消化道的第1關,兒童口腔健康影響到對營養吸收以及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到免疫能力。民國110年8月6日衛生福利部公告:110年度全民健康保險牙醫門診0歲至6歲「嚴重齲齒」兒童的口腔健康照護試辦計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許玲欣表示,該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