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溫驟降慎防血管堵塞! 醫曝:17種症狀應立馬急診檢查

氣溫驟降慎防血管堵塞! 醫曝:17種症狀應立馬急診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演藝圈近來憾事連連,根據媒體報導有藝人因頭痛不適,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緊急做引流手術住院中!另外也有因突發性心肌梗塞不幸過世的導演。醫師提醒,近來天氣變化大,氣溫驟降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即使是小小的不適症狀,也應該提高警覺,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吿訊號,千萬不能認為它只是小病小痛而錯過就醫黃金時間!

頭痛胸悶勿輕忽 可能是血管堵塞的徵兆?!

台北中山醫院小兒科吳其穎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等三高問題是國人常見的疾病,這類患者本身就是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在氣溫驟降及溫差大時,很容易出現血管堵塞引發重症。其實血管堵塞問題在發生前可能有一些容易被輕忽的症狀,例如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噁心及冒冷汗等,許多患者往往覺得休息一下應該就沒事了,因而延誤就醫黃金時間,最後往往引發重症,提高死亡機率。

頭暈頭痛臉歪嘴斜 這些症狀一刻不能等!

吳其穎醫師說,腦中風就是腦部血管發生阻塞或破裂,導致血管支配的腦部區域缺氧壞死,造成這個腦部區域所負責的肢體產生感覺與動作異常,例如半邊臉歪嘴斜、視力模糊、咬字不清或半身無力等等,這是非常重要的急症,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治療。而心肌梗塞則是因為心臟血管發生阻塞所以會有胸悶或胸口疼痛、嘔心、想吐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也應該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

六大部位17種症狀 應觀察記錄避免喪命危機!

吳其穎醫師說明,突發性身體不適症狀大致可區分為臉部、頭部、喉嚨、胸部、腹部及重大創傷等六大項,表現的症狀特徵大約有17種,民眾若有出現不適,應該提高警覺立刻就醫。例如:臉部需觀察是否突然眼皮下垂、半邊臉歪臉麻、或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另外若出現視力模糊也要特別留意。頭部方面則需觀察是否有突發性劇烈頭痛/眩暈,甚至嘔吐、意識不清、昏迷叫不醒等症狀。喉嚨部位則要注意是否有異物梗喉如誤吞魚刺,或是呼吸困難的表現;胸部則應觀察是否有如大石頭壓著的胸悶感,也要留意是否有強烈刺痛感且伴隨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情況。腹部則是要觀察是否有突發性或持續性的腹部劇烈疼痛,同時要觀察解便時是否有大量黑便與血便狀況。最後如果身體受到重大創傷後也需觀察是否有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的徵兆,這些都是可以透過日常觀察並加以記錄,了解自己有哪些是屬於「一刻等不得需立即急診」的症狀。 

急診不是先到先看 應遵循專業醫護人員專業判斷

吳其穎醫師呼籲,民眾若突然出現身體不舒服需要到醫院急診,應該了解急診並不是「先到先看」以免引發醫病衝突!通常急診的專業醫護人員會依照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生命跡象、主訴、臨床表現等進行檢傷分類,判斷急救診治的先後順序,越嚴重者越優先。因此若只是輕微不適症狀建議先持續居家觀察,注意身體變化及好好休息,隔天再到門診就醫即可,避免花時間在急診室等待反而消耗體力影響病情。

【延伸閱讀】

納豆腦出血未醒! 醫揭可能留下的「後遺症」

腦出血中風請牢記「FAST」口訣 掌握黃金救援3小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近年來,極端氣候加上空氣污染的情況越演越烈,已造成全世界各國心血管疾病案例增加,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的人數異常上升,無論溫帶甚至寒帶國家均無一倖免,地處亞熱帶的台灣自然也不例外,今年的夏天已造成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病患急速增加。 冠心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供應...

閱讀詳情 »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據統計,全國約有1成民眾飽受慢性失眠所苦,人數超過200萬人,因此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物,成為1項重要的公衛議題,藥師建議,務必按照醫師的指示用藥,懷孕、哺乳期間或老年人更需謹慎使用。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7年1項調查發現,全台平均每10人當中就有1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1....

閱讀詳情 »

國立中興大學材料工程系團隊,日前研發出可自行發電及自行修復功能的電子皮膚,像果凍膠的電子皮膚剪開後2分鐘會自動癒合,恢復導電功能,繼續進行上下左右操控,未來可以應用在機器人和義肢上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先進功能材料》。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賴盈至表示,這個電子皮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常常為了減肥而困擾嗎?日本減重話題名醫牧田善二表示,透過減醣飲食的方式,讓自己健康瘦下來,其實很多人在剛減肥時,因為期望能快速看到成果,往往一下子瘦太快,反而讓身體出現皮膚鬆弛、全身無力、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影響,最佳的減肥方式,則是應每個月2至3公斤,且循序漸進的瘦下來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