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管、牙齒都印的出來 3D列印醫療應用夯

氣管 牙齒都印的出來 3D列印醫療應用夯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氣管、牙齒都印的出來,3D列印成醫師得力幫手!「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將於6/27-30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台灣有知名3D列印代理商展示光固化3D列印機的醫療運用,其能將胸腔鏡微創手術術前患者的氣管、支氣管等構造,重組為3D影像,醫師在手機就能模擬手術難題,降低手術風險。

3D列印夯 成醫療得力助手

3D列印屬於「積層製造」技術,利用電腦控制一層一層堆疊出各種幾何結構,使生產產品像印表機列印文件一樣方便,使人類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數位化」時代。

由於其利於製作複雜結構,以及能夠客製化設計出和病患身體相符的醫療器材,在各類外科及醫療輔具等領域應用廣泛,尤其透過3D列印技術可有效縮短工件設計、製作時間與開發費用,提升生產與醫療效率前景可期。

台灣有3D列印代理商引進國際3D列印系統的設計和製造商的光固化3D印表機,一台機器可以放入不同材質的材料,且更換相當簡單,不會原料殘留;另外,其中文介面使用相當方便,不會使用的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從工業、教育,也為多家醫療單位採用。尤其,光固化3D印表機使用便利、快速,非常適合學術或是醫療微量生產,成為「創客」解決問題的工具。

優化外科手術 助牙齒術前評估

國防醫學院日前就曾利用醫用3D列印技術,優化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微創手術是目前胸腔外科執行肺腫瘤切除手術最常用的方式,然而由於腫瘤位置刁鑽,增加手術困難。對此,團隊結合3D列印技術,可將患者氣管、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等邊界定位出來,醫師可事先由重組影像了解患者的器官位置,模擬手術進行時可能遭遇的風險,減少術後時間,增進手術安全。

臨床上,整形外科也以電腦斷層掃描眼眶骨破裂病人患處,透過軟體設計,將預計執行手術的部位,做出3D列印模型便於術前模擬,確定手術施作位置,成功執行多起眼眶重建手術,不僅可以縮短手術過程,且能夠有效縮短病患復原時間。

此外,3D列印技術更廣泛運用於數位牙模口內掃描,根據患者口腔和牙齒排列,牙科助理在不用非常專精的訓練下,也能量身訂做出隱形矯正器。另一方面,牙醫師也能透過3D模擬影像,讓患者在術前得知治療後的模樣,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


氣管 牙齒都印的出來 3D列印醫療應用夯

醫療運用廣 醫學教育up

除臨床應用外,3D列印技術也能用於醫學教育現場,結合數位標籤,列印出的骨頭甚至能夠「自我介紹」,讓醫學生更快速吸收知識。

隨著技術進步,未來3D列印技術將朝列印細胞、細胞支架、器官等生物列印發展,或可解決器官供應問題,改變器官移植、癌症治療和新藥開發等領域。

深入3D列印醫療應用 2019台灣國際醫療展

若民眾想進一步了解3D列印的醫療應用,歡迎於6/27-30至台北世貿一館參加「2019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在C0609攤位尋求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每年的感冒高發季節,總是一不小心就讓病菌趁虛而入,身邊的人是否會提醒你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事實上這是個誤區,方法不當反而會造成脫水,接下來與小編一起來看看以下感冒多喝水好不好。 在感冒的高發季節,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病菌趁虛而入。頭痛、鼻塞、打噴嚏、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工作、...

閱讀詳情 »

1.在乳腺、皮膚、舌部或身體任何部位出現可觸及的腫塊或不消的腫塊。 2.身體上的疣或黑痣產生變化,如顏色加深、增大、瘙癢、潰瘍等狀況。 3.持續性消化不良。 4.吞嚥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5。耳鳴、聽力減退、鼻塞、頭痛、抽吸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帶血。 6.月經期不正常的大...

閱讀詳情 »

1、防治胃腸潰瘍患胃腸道潰瘍的患者常服用保泰鬆,往往會胃潰瘍出血。如果在服用保泰鬆之後吃些香蕉就可以完全保護胃不發生潰瘍,因為香蕉中含有一種能預防胃潰瘍的化學物質,它能刺激胃黏膜細胞的生長繁殖,產生更多的黏膜來保護胃。 2、治高血壓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體內往往鈉多鉀少,而香蕉富含鉀離子。鉀離子有...

閱讀詳情 »

經常吸煙對肺部的傷害很大,應該怎麼樣保護自己的肺呢?多吃清肺的食物是很好的選擇。那麼吸煙的人吃什麼清肺呢? 鴨血清肺的食物很多,鴨血就是其中的一種,動物血具有利腸通便作用,可以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淨化作用,以避免積累性中毒。因此它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此外動物血含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