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膠空氣易增新冠病毒感染機率? 台大公衛專家曝「傳染途徑」

氣膠空氣易增新冠病毒感染機率? 台大公衛專家曝「傳染途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2021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一再顯示空氣傳播在新冠肺炎社區傳染,這可從桃園醫院院內感染鏈、華航機師航空器傳播鏈、萬華茶店傳播鏈、彰化麻將傳播鏈、高雄公寓大廈傳播鏈、新北市的托兒所群聚感染傳播鏈、全國各地的家庭餐廳聚餐傳播鏈、職場工作場所傳播鏈等事件看出來,密閉或是通風不良的室內環境在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性。

密閉或是通風不良 易致新冠病毒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4月30日)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1年 5月7日)分別更新了新冠肺炎的防疫指引,特別強調氣溶膠經空氣傳播SARS-CoV-2的重要性,尤其是密閉或是通風不良的室內環境。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詹長權教授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經由空氣傳播這一個特質是打破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鏈的關鍵,SARS-CoV-2 病毒的粒徑約為 0.1微米 (µm) ,但是病毒通常不會自行通過空氣傳播,而是被包在比單一個病毒大的呼吸道飛沫和飛沫核(乾燥的呼吸道飛沫)中在空氣中傳開來,經過說話、唱歌、呼吸和咳嗽時所呼出的飛沫和呼吸道顆粒的粒徑都小於5微米。

SARS-CoV-2有3種傳播方式 氣膠粒徑小傳播時間長

SARS-CoV-2 有接觸、飛沫(傳統定義的飛沫droplets是大於5微米,現在的共識是大於100微米)、空氣傳播(傳統定義的氣膠aerosols是小於5微米,現在的共識是小於100微米)三種傳播方式。其中氣膠粒徑小在空氣中的懸浮時間更長,因此可以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製造更長時間的傳播機會;大於100 微米的飛沫會在幾秒鐘內沉降到周圍表面,但是10微米的氣膠可能需要幾分鐘才能沉降,而5微米或粒徑更小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更長時間,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沉降。

氣膠空氣傳播分2類 非密切接觸也可能傳播

氣膠空氣傳播之一的密切接觸傳播,是指傳染者呼氣、說話、咳嗽、打噴嚏或唱歌所排出的微小的、不可見的病毒,經由空氣傳播然後被另一個剛好在附近的人吸入,讓病毒直接沉積在被感染者的呼吸道表面;氣膠空氣傳播之二的遠距離傳播,是指病毒在傳染者呼氣、說話、打噴嚏或咳嗽產生之後通過氣流帶到感染者2公尺範圍外的地方,這種空氣傳播的病毒可以在室內的空氣中停留好幾個小時,以傳染者與被感染者不需要近距離密切接觸。

然而,詹長權教授強調,密切接觸氣膠傳播風險可以透過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來降低,而遠距離傳播風險可以透過改善室內的通風來減少。

【延伸閱讀】

疫情趨緩之際 醫籲:糖友盡快回診,減少急重症危機!

BNT釀心肌炎、心包膜炎 指揮中心曝5症狀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竹尖石鄉海拔超過1500公尺,醫療資源相當缺乏。馬偕醫院16年來,持續提供醫療服務,迄今累計看診人數,高達10萬人次,為減少城鄕醫療差距,未來將以行動醫療模式,透過雲端體系,將醫療服務帶進尖石部落。馬偕醫療團 定期巡迴尖石尖石鄉山區路遙險峻,馬偕醫療團每次「出征」都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老年生活如何過得快樂?根據研究指出,朋友是老年生活快樂的關鍵,其影響力更勝家人。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司因應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趨勢,積極研擬中高齡就業條例,鼓勵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活化老年生活!活化老年生活  朋友比家人更重要開業醫范樂群院長表示,東方社會較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你是酒糟肌嗎?有不少酒糟肌病人會因為臉上紅通通的問題而困擾不已,不只是不好看,還常會被人誤會是喝了酒,甚至有酒糟肌病人開車,而被警察臨檢誤以為酒駕,實在是很尷尬!其實,針對酒糟肌有很多治療方式,不同的程度能搭配不同的處理。而酒糟最常見的發紅狀況,不但有口服藥或是外用藥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