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想到我們的「口水」這麼強大!口水「4大功能」不僅幫助消化,竟然還是牙齒的守護神!

作者:BruceLi

 

原文標題:沒想到,口水對我們的健康還有這 4 大好處!

 

沒想到我們的「口水」這麼強大!口水「4大功能」不僅幫助消化,竟然還是牙齒的守護神!

 

 

胃口好,消化好,這是作為一個健康人(吃貨)的基本標準。

 

這次,丁香醫生就從消化系統的「入口」講起,帶大家了解一下對我們的健康很關鍵的一員——口水。

 

口水讓人順利吃飯

 

如果把嘴巴比作消化道的大門,那麼口水就是禮賓員,保持着口腔和食道的水潤,以便順利迎接食物。

 

可能一提到口水,很多人會覺得噁心,但口水的成分真的很單純,幾乎全是水啊:

 

口水的大名應該叫「唾液」,主要由唾液腺分泌,含水量高達 99%。

 

人的唾液腺每天要分泌 1~2 升唾液,足足有兩三瓶礦泉水那麼多。

 

正是因為口水裡有這麼多水分,所以咀嚼的時候食物和唾液可以充分混合,變成軟的小食物團,降低你被噎到的機會,幫你把食物順利吞下去。

 

所以,沒有口水,飯都吃不好啊。

 

口水讓生活有滋味

 

要是沒有口水,很多吃貨恐怕要食之無味了。

 

舌頭上的味蕾是用來感受各種味道的,但大多數味蕾藏得比較深,並不是整個舌頭上都布滿了的哦。

 

有實驗表明,假如人閉上眼睛,將乾燥的糖塊和鹽塊放入口中,往往很難從味道上將其區分開來。

 

不過一旦有口水將其濕潤,隨着糖塊或鹽塊上小分子的不斷釋放,味蕾上的味覺感受器將被喚醒,我們才會嘗到酸、甜、苦、咸等味道( 辣不屬於味覺哦~)。

 

口水能幫助消化

 

唾液也是一種消化液,消化酶可以參與消化食物的過程,唾液中最有代表性的消化酶就是「唾液澱粉酶」。

 

人體是一個精密的生物化學體,每分每秒都有無數複雜的生化反應在進行着,消化食物的過程就是其中之一。

 

酶的作用有點類似於「媒人」,它們可以「撮合」一些物質,針對性地加速人體內的某些化學反應。

 

唾液澱粉酶能夠分解掉澱粉類物質中單糖間的化學鍵,產生「甜」味,在品嘗到美味的同時告訴大腦,這份食物很安全。於是,大腦再指揮口腔和食道將食物吞咽下去。

 

所以,吃貨們享受美食前,可別忘了感謝三尺垂涎啊。

 

沒想到我們的「口水」這麼強大!口水「4大功能」不僅幫助消化,竟然還是牙齒的守護神!

 

▲ 我來示範垂涎……不,垂汗三尺

 

 

口水是牙齒的好護衛

 

牙齒是人體最堅硬的部分,但如果沒有唾液,它們就會脆弱很多。

 

丁香醫生在前面說過,唾液中 99% 是水,但別小瞧這剩下的 1%,其中的物質對牙齒健康相當重要哦。

 

唾液這剩下的 1% 中有一些碳酸鈣,如果唾液被水分過度稀釋,其中碳酸鈣的含量和比例不足,牙釉質就容易受到侵蝕。

 

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嬰兒奶瓶齲」,是由於長時間、不恰當地用奶瓶喝奶導致。

 

有些人以為壞事的是糖,但其實哪怕只用奶瓶長時間喝水,也有可能導致嬰幼兒齲齒髮病率增高。

 

此外,正是因為這 1% 的特殊物質,唾液成為了口腔酸鹼度的緩衝劑,能把 pH 值維持在 7 左右。

 

如果口腔內環境長期偏鹼,容易加速生成牙結石;如果口腔內的環境長期偏酸,又容易導致牙釉質受損,出現齲齒。

 

每個人的牙齒通常要持續用幾十年,所以需要一個穩定的微環境,唾液扮演的角色功不可沒。

 

看到這裡,大家還會嫌棄自己的口水嗎?

 

責任編輯:yidan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沒想到我們的「口水」這麼強大!口水「4大功能」不僅幫助消化,竟然還是牙齒的守護神!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針對80件市售豆製品進行抽驗,檢驗結果有3件產品不合格,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殺菌劑、甜味劑及皂黃。目前已要求業者下架,並函送來源地衛生局追辦,違規業者恐因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而遭罰鍰。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指出,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具有殺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臺北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設置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Taiwan Biobank)研究站;該資料庫預計收案30萬筆人體生物資料,並將針對本土常見疾病進行大規模的世代研究,以了解台灣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因子和機轉,期能找到疾病預防策略。臺灣人體生物資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容易讓人失去耐心和動力,也因此對許多有動作障礙的病人來說,「復健」是一條必須卻又漫長的路。雙和醫院復健科特別開闢香草花園課程,免費提供有興趣的復健科病人,以栽種香草植物和製作香草工藝的方式,增強復健效果。一名50多歲的莫小姐,在參加香草花園課程之後,不但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締造連吹250把口琴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張筑婷,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曾因血糖機「失準」,差點過量施打胰島素,而危及性命。她說,曾經有次感覺血糖低,但用血糖機測量卻是高血糖,所幸使用不同的機器測量,果然是低血糖。「如果當時沒有重覆確認而誤打胰島素,可能造成昏迷,必須送醫急救。」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