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BC肝、不酗酒,為何還會得肝癌?脂肪肝和糖尿病也是危險因子

作者:駱慧雯

「肝炎—肝硬化—肝癌」罹癌三部曲的口號耳熟能詳,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有感染B、C肝炎,不曾有酗酒的習慣,甚至沒有肝硬化的病史,肝癌還是會找上身呢?國內研究發現,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也是危險因子,不容輕忽!

沒BC肝 不酗酒,為何還會得肝癌?脂肪肝和糖尿病也是危險因子

國內研究發現,脂肪肝和糖尿病對肝癌的威脅正逐漸擴大。

在台灣,肝癌一直是數一數二的癌症死因。以往,民眾普遍認知病毒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因,但由於台灣已全面進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加上慢性肝癌的新藥療效也大幅提升,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與慢性肝炎感染相關的肝癌在未來十年將明顯減少。只是,即使如此,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脂肪肝和糖尿病對肝癌的威脅正逐漸擴大。

非關病毒!引發肝癌的3大危險因子

國衛院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台灣肝癌網」,自民國2005年至2011年,在國衛院和科技部經費支持下,與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等5大醫學中心合作,成功收集3843例肝臟腫瘤患者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其中411例沒有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一半沒有肝硬化。

這種情況讓研究團隊感覺特別,進一步分析這群沒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的肝癌患者,發現3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分別是:脂肪肝、糖尿病史和三酸甘油酯過高;而且,在無慢性病毒肝炎的肝癌患者中,如果同時沒有酒癮和肝硬化,這3個風險因子的影響比率也會較高。

沒BC肝 不酗酒,為何還會得肝癌?脂肪肝和糖尿病也是危險因子

研究團隊合照。由左而右依序為:國衛院張詣奇博士,台中榮總吳誠中教授、中研院陳培哲院士,國衛院黃秀芬醫師,國衛院吳秀英主秘,林口長庚葉昭廷教授,國衛院洪志成博士。(圖片提供/國衛院)

此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官方出版的期刊《Hepatology Communication》。研究團隊表示,隨著飲食西化,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量一直在增加,之前大家只注意到這個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有關的風險,現在我們的研究直接證實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和肝癌的發生相關。

終結肝癌,先強化代謝性疾病的防治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對肝癌的預防、預測和監測策略,應進行前瞻式的調整,例如:加強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之預防及治療,對脂肪肝或代謝性疾病患者提醒有可能罹患肝癌之風險,對代謝性疾病患者加強追蹤。如此才可能在消除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後,繼續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有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甚至焦慮失眠等現象嗎,且經過各種檢查後身體又無異狀,其實可能是身心失和所導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趙品諭指出,以現在醫學角度而言,身心失和主要是因壓力促使交感或副交感引發失衡的反應,但在傳統中醫認為,情志過度表現也可能...

閱讀詳情 »

寒流來襲,流感疫情升溫,我們應該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如:施打流感疫苗、出入公共場合戴好口罩避免飛沫感染,也可以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來預防這些疾病,以下營養師整理了一些食物或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一起向流感say no!   一、益生菌:   腸道中存在著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過年時吃零食應景,小心幼兒吞嚥功能不佳,刮傷食道或造成窒息危機。曾有一名1歲多男童,吃下一整顆梅子糖果,核果卡在食道,直徑快2公分比小朋友食道還大,一開始沒症狀,直到小朋友無法進食,吃東西就吐,這才送急診取出核果,但尖端已刮傷食道黏膜,花了2、3年進行食道重建。 花生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60多歲陳先生,配戴局部假牙卻總懶得拿下來也並無妥善清洗,造成牙床疼痛、紅腫發炎,甚至罹患嚴重牙周病。牙科醫師提醒,不管是全口或局部假牙,都應每天取下確實清洗,此外,由於牙床軟組織會改變,應每6個月回診1次,由牙醫師評估口腔狀態。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