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心血管疾病,吃藥還是手術好? 醫師這樣解答

治療心血管疾病,吃藥還是手術好? 醫師這樣解答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89歲女性,30年前,曾作過冠狀動脈繞道術。最近1、2個月,大約每兩天會胸痛一次,但很快就會緩解,經診斷檢查後,發現有心肌缺氧變化,藥物治療一週後症狀仍持續;另一名77歲男性,因走路時會喘,必須每走一小段路要停下休息,但如果沒有活動就不會喘。2位個案經由基隆醫院心臟科蔡泉財醫師執行心導管檢查治療後,症狀皆已改善,目前僅藥物治療及門診追蹤即可。
錯失黃金治療期 嚴重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對於治療及預防觀念,醫師呼籲民眾須慎重以對。蔡泉財醫師表示,以上類型的個案,常以為休息一下過了就好,往往疏於就醫檢查治療,而錯失黃金治療期,讓自身處於風險之中,嚴重時,更會造成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
而缺血性心臟病除了臨床症狀診斷外,還會借助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心肌灌注掃描來輔助診斷,若上述檢查高度懷疑病人有心臟血管狹窄造成缺血性心臟病或臨床上藥物治療失敗,則醫師會建議心導管檢查,這也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的方法。
心導管檢查可診斷治療 由醫師專業判斷建議

心導管檢查是心臟科常見的侵襲性檢查,其危險性小於千分之一。病人於局部接受麻醉後,蔡泉財醫師說,在手的橈動脈置入血管鞘,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中,以便注射顯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出來,了解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及嚴重程度。
心導管檢查除了可用於診斷疾病外,也可同時作為治療的術式。依病灶嚴重程度,由醫師專業判斷建議置放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一般術後,在醫院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
心導管治療後規律服藥 控制血壓適當運動

蔡醫師表示,心導管是相對安全的檢查,病人在心導管進行的過程中幾乎都不會有任何的不適。病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只有局部麻醉,都保持清醒,且大多可在一至兩個小時內完成。大部分病人術後住院觀察一晚後,若無不適或併發症,即可出院返家休養。
蔡醫師呼籲做完心導管治療後,病人仍需依照醫師的處方規律服藥,並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戒煙、適當運動、控制血壓及血糖,如此,也可減少全身性血管再狹窄的危險。

【延伸閱讀】

小病小痛不用赴醫? 省時省力「這樣做」也能健健康康

「低調」終結亂齒人生 牙齒矯正治療方式有這些

染流感生活停止運轉 新型口服藥她吃了1天內穩住病情重返職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噁心、嘔吐、焦慮、易怒,還有類流感症狀,傳統C肝治療方式容易出現多種副作用,許多患者光聽到就逃跑。據統計,國內約有60萬名C肝患者,僅1成接受治療。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多款口服C肝新藥,大幅降低副作用,治癒率也提升至9成以上,呼籲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遠離肝癌風險。台灣肝病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炎熱,室內室外溫差大,輪狀病毒卻依然活躍,媽媽們可別掉以輕心!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主因,且越年幼的症狀越嚴重,不但孩子受罪,家長在照顧上也特別辛苦。桃園地區婦幼醫院小兒科黃泰穎主任表示,建議寶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才能有效降低感染機率。有些家長為了預防輪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久坐缺乏運動、外食比例高、加班熬夜是現代上班族常有的不良習慣,針對1,100名30-50歲上班族進行的網路調查發現,久坐缺乏運動居10大惡習第一位,在身體狀況中最憂心睡眠不足、免疫力抵抗力差。家庭事業二頭燒的三明治族群、被業績追趕的小資男女,更應該注意自身健康,避免因工...

閱讀詳情 »

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了。穿上裙子和短褲的機會也增加了,為此有不少女性會開始想塑形大腿小腿等等衣服無法遮蓋的部位吧。 但該注意的是男性的目光! 男性希望女性能塑造身體的哪個部位呢? 這次「美忍者」對500名20~40歲的日本男性作了緊急調查,到底男性喜歡女性的哪個身體部位呢?(協助:Creative J...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