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泛紅、刺痛及乾癢!戴錯口罩皮膚病大發作 30分鐘就得透氣1分鐘

▲(示意畫面圖非當事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有人拚命洗手、不敢脫口罩,結果加劇原有的皮膚病,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手部更是溼疹大發作,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皮膚科醫師提醒,最好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如配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溼疹嚴重的患者更要避免頻繁接觸水及酒精,洗後立即擦乾,塗抹護手霜。

67歲的廖太太就是一例,本身有酒糟性皮膚炎的她,因為疫情,除了在家休息及用餐外,出門一刻都不敢摘下口罩,一戴就是5、6個小時,結果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的症狀,比過往更為嚴重,醫師一看全是長時間配戴口罩,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的狀態下害的。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志斌表示,長期配戴口罩常會加劇原有的皮膚疾病,因口罩多以不織布材質為主,長期下來會對臉部肌膚形成接觸性的刺激,且因不透氣,汗水和熱氣停留在皮膚表層,使水份和油脂分泌失衡,再加上飛沫沾附於口罩內層,更易造成細菌滋生等問題。

怎麼戴口罩,才能兼顧防疫與面子問題?陳志斌建議,應依照各地政府建議戴口罩時機配戴,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如配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盡量不要上妝,避免更容易出油、出汗,反倒成為細菌的溫床;防曬方面,可使用防曬係數SPF 30以內、PA系數較低的清爽型防曬,避免皮膚悶熱導致病情復發。

另外,針對患有手部溼疹的病患,陳志斌亦提醒,部分民眾為求強力清潔及便利,會使用酒精消毒、洗手,忽略其在揮發過程的瞬間,會帶走皮膚角質層上的水分,破壞皮膚屏障,且搓洗的動作也會帶走溶解的皮脂,造成皮膚乾裂等問題,建議手部溼疹嚴重的患者避免頻繁接觸水及酒精,應遵守洗手5步驟使用肥皂洗手,水溫切勿超過40度,洗後立即擦乾、塗抹護手霜。

一旦手部出現乾癢、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即是溼疹症狀發作,醫師強調,務必前往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首道全國歇業令!酒店和舞廳即刻無限期停業 陳時中曝光原因

不只醫療!一場疫情全球看到台灣能力 新加坡宣布放行台灣出口肉品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趨緩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縮短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天數為10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7)日進一步宣布,居檢、居隔期滿後的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快篩時間,也一併調整、提前在第2天、第4天各執行1次。 配合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變短,指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正在逐步規劃開放邊境及放寬國內防疫措施,國內就有專家認為,今年暑假應可以讓「強制戴口罩」退場。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7)日強調,暑假口罩要完全解封,大概要等得比較久一點,但他也透露,有在考慮針對特定區域「漸漸不用戴」。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漲草案,最快6月底前拿藥、做檢驗檢查、跑急診就醫都要多收費,草案一出,惹來部分懲罰病患的質疑,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7)日強調,調整民眾的部分負擔「增加的數目都很少」、「只是讓大家有一點點的費用意識」,好落實大病到大醫院看,小病到基層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個案今(17)日再迎「嘉玲(+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91例COVID-19確定病例,全都是境外移入的個案,這也是境外移入個案在農曆春節後的新高;另外指揮中心同步公布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不明感染源的五分埔女店員感染的也是Omicron,且為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