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注意!常睡懶覺的人,會有3大健康風險!

注意!常睡懶覺的人,會有3大健康風險!

睡懶覺的人睡眠中樞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其他神經中樞由於受抑制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終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

睡眠時間多少最健康,還需要依據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對成年人來說,6-8小時是標準睡眠時間。

隨著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劇,很多人喜歡在雙休日睡懶覺。他們覺得這樣做,能夠將平時不夠的睡眠補回來。但其實,保持良好的生物鐘比睡懶覺更健康,因為,睡懶覺可能帶來不少疾病。

風險1:中風和糖尿病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對9萬多名50~79歲的女性進行了長達7年半的調查後發現,每天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中風危險比睡7小時的人要增加70%。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時間是增大中風危險的獨立因素。

南京腦科醫院的專家介紹,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比較高,如果睡眠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血液黏稠度增加,就意味著容易誘發中風等腦血管疾病。

有關專家介紹,還有一項研究已經表明,睡眠時間如果太長,也有可能誘發糖尿病。

調查發現,每天的睡眠時間在7~8小時的人,身體最為健康。如果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約2倍;如果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會增加3倍之多。

調查顯示,一天睡眠少於6小時會損害一個人的健康。同時,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同樣也會危害健康。

在睡眠時間的調查中,死亡率最低的睡眠時間約為7小時。一天睡眠時間平均在4小時以下,或是10小時以上的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其死亡率都相當的高。

風險2:呼吸道、心臟和消化疾病

小李是一所學校的老師,喜歡睡懶覺,暑假裡,他常常一睡就是10多個小時。儘管睡眠時間非常充足,但他發現,自己的身體還是比較差,常常動不動就感冒。

醫生幫他分析認為,他常常感冒可能和他喜歡睡懶覺有關係。

臥室中早晨空氣最污濁,即使虛掩窗戶,還是有部分空氣未流通。不潔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埃,對呼吸道抗病能力有影響。

而對於長期睡眠時間過長的那些閉門貪睡者,平時運動就少,再加上長時間的污濁的空氣,就容易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

人活動時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臟排血量增加。人休息時心臟處於休息狀態,心跳、收縮力、排血量下降。如果睡眠過多,就會破壞心臟休息和運動的規律,心臟一歇再歇,最終會使心髒收縮乏力,稍一活動便心跳不已、心慌乏力。

如果睡眠過多,還無法按時進餐,胃腸發生飢餓性蠕動,就會打亂胃液分泌規律,影響消化功能。

風險3:越睡越懶,智力下降

「一晚睡10個小時,為什麼白天還是無精打采呢?」在某公司上班的小陳怎麼也想不通。以前,小陳常抱怨自己睡得太少,以致頭昏腦漲。但每天增加了睡眠時間,小陳還是沒精神,反而上班時反應更慢,被老闆罵了好多次。

大部分人會認為,消除疲勞就應該多睡覺。其實,想用增加睡眠時間來獲得健康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睡眠時間過長的人,就會變得懶惰、軟弱無力,甚至智力也會隨之逐漸下降。

一夜休息後,肌肉和關節會變得鬆弛,醒後立即活動可使肌張力增加,也可使肌肉的血液供應增加,使骨骼、肌肉組織處於修復狀態,同時,將夜間堆積在肌肉中的代謝產物消除,有利於肌肉組織恢復運動狀態。

經常睡懶覺的人,因肌肉組織錯過了活動良機,起床後會感到腿軟、腰骶不適,周身無力。

睡懶覺的人睡眠中樞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其他神經中樞由於受到抑制的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就會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感到終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

專家提醒:健康睡眠時間為6-8小時

究竟每天要睡多久才有利於健康呢?專家認為,對於成年人來說,6~8小時是其所需的標準睡眠時間。老年人在這個標準上再減少1~2個小時,青少年可以增加1~2個小時。對於嬰幼兒來說,睡眠時間則需要更長。

睡眠時間多少最健康,還需要依據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判斷自己的健康睡眠時間的標準,應該以第二天不會感到身體疲乏、感覺精力充沛來判定。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你家的孩子也有挑食現象嗎?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蕭建洲指出,偏挑食屬於餵食困難的其中一種狀況,包括18歲以下,但父母認定具餵食困難情形持續一個月以上的兒童,就屬於餵食困難。 孩子愛挑食 智能發展恐受影響 根據研究指出,偏挑食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位嗜喝咖啡的中年男子,偶有心悸現象,原以為單純是咖啡因引起而不以為意。近期因持續併發胸悶、氣喘而無法工作,且症狀持續約一週,甚至無法平躺、體重激增,下肢也開始有水腫而就醫。經診斷為「重度二尖瓣瓣膜逆流」,且合併肺水腫、哮喘及咳嗽症狀。經藥物治療控制心衰竭及肺水腫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高爾辰報導) 根據統計,目前全台近2000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族群主要是20~40歲的成人,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發炎,進而造成中樞神經病變。由於人類的神經系統受損後不易修復,因此有效控制病程的進展與復發,是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的重點。然而許多病患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0歲的謝先生歌藝不錯,朋友叫他「歌神」,但因漸進聲音沙啞,到處求醫查出是「聲帶溝」出了問題,甚至被宣告「聲音沒救了」,求助於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孫傳鴻醫師,實施微創甲狀軟骨聲帶整型術治療,聲音回來了,更重拾歡唱時光! 愛飆高音唱出聲帶溝 傳統手術易二次受傷 好歌喉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