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清明掃墓、春遊踏青小心蛇出沒! 遵守4要點預防咬傷

清明掃墓 春遊踏青小心蛇出沒! 遵守4要點預防咬傷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即將迎來清明兒童連假,不少民眾會前往山區掃墓,或是利用假期外出郊遊踏青、野宿露營。對此,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林柏蓁醫師表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蛇類生長繁殖,3、4月氣溫回升又逢清明春雨,正是蛇類結束冬眠開始活動的時期,提醒民眾從事野外活動時,須慎防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視情況而異 第一時間緊急處置相當重要


台灣常見的6大毒蛇咬傷中毒,依其毒性可分為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3類。毒蛇咬傷症狀嚴重程度會因毒性強度、注入人體毒液量及咬傷部位不同而有差異。出血性毒蛇咬傷,如: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輕則咬傷處瘀血、腫脹、起水泡或血泡,重則引發肌肉組織壞死、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腔室症候群等致命併發症;而神經性毒蛇咬傷,如:雨傘節、眼鏡蛇,輕則造成噁心、嘔吐、腹瀉及肢體麻木感等症狀,甚而引發眼瞼下垂、複視、視力模糊、口齒不清、流涎等全身肌肉麻痺癱瘓症狀,嚴重恐致意識不清昏迷、呼吸衰竭,進而死亡。混合性毒蛇咬傷,如:鎖鍊蛇,則兼具出血性及神經性毒性。


林柏蓁醫師指出,不同毒蛇各有其專屬血清,可治療這些不慎被咬傷的患者,減緩傷害,大幅降低過去須手術清創,截肢,併發重症或死亡的比例。因此,若不慎被蛇咬傷時須保持鎮定,認清蛇的特徵(外型、顏色、花紋),最好用手機拍照,有利醫師識別蛇種,對症下藥。


除了牢記蛇的外觀外,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置也相當重要,包括:預先脫下手錶、戒指等束縛物,以防肢體腫脹後壓迫造成壞死;以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避免跑動,過多的動作會促進循環加速蛇毒擴散;同時,盡可能保持患肢低於心臟,減少毒液回流心臟。林柏蓁醫師強調,被蛇咬傷處理方式有別於一般傷口,錯誤的處置不只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加劇病情,如:冰敷、使用止血帶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肢體缺血風險;抬高患肢則會加速毒液擴散回流心臟。此外,切開傷口、用嘴吸出毒液、塗抹尿液、喝酒止痛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預防勝於治療 前往山區遵循這4點預防咬傷


緊急處置後應儘速就醫接受血清治療,送醫前可先與醫療院所確認是否有血清庫存,避免後續需耗時轉診延誤治療。林柏蓁醫師表示,除儘速施打毒蛇血清治療外,急診就醫仍首重於咬傷病人生命徵象的維繫、傷口處理、破傷風疫苗施打、疼痛控制,血液檢查,以及後續監測傷口與症狀的變化。最後他呼籲,預防仍勝於治療,連假期間野外活動機會多,無論上山掃墓還是前往郊區遊玩都應遵循下列4點,做好自我防護措施,以防蛇咬


1.避免裸露: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盡可能包覆全身,避免赤腳、拖鞋,減少蛇咬機會。


2.打草驚蛇:進入草叢時先以手杖或木棍撥動,打草驚蛇。


3.提高警覺:蛇類喜於夜間、清晨及雨後出沒,若於這些時間出入山林,須增加照明並提高警覺。


4.留意棲地:樹上、草堆、岩洞、陰濕處皆可能為蛇的棲息地,故須避免赤手伸入草堆、樹洞或搬動石塊。另外,多數毒蛇擅長游泳,民眾涉水時也應小心留意。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腕受傷沒骨折卻仍疼痛不已 當心可能是這裡損傷了!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相關推薦

大蒜這一神奇而古老的藥食兩用珍品,被稱作“健康保護神”。大蒜含有400多種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如果人想長壽活到100歲,應該適量吃大蒜。大蒜應該是食物的基本組成部分。研究還表明,大蒜的營養價值高於人參,應列為保健品之首。因此,有人說“吃人參不如吃大蒜&rdquo...

閱讀詳情 »

1.凍豆腐豆腐經過冷凍,能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能破壞人體的脂肪,如能經常吃凍豆腐,有利於脂肪排泄,使體內積蓄的脂肪不斷減少,達到減肥的目的。凍豆腐具有孔隙多、營養豐富、熱量少等特點,不會造成明顯的飢餓感。2.竹筍竹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

閱讀詳情 »

近年來,癌症己被看成生活習慣病的一種,因此藉改善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來預防癌症的想法己變成主流。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每個成年人體內都是有癌細胞存在的,只要身體的免疫功能正常,也就是「正氣存內」,癌細胞就不可能興風作浪,或者不至於引起臨床上可以觀察到的癌塊。 癌症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出了...

閱讀詳情 »

  今天要來看20個睡覺的壞習慣。這些習慣或多或少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影響。由其是女性朋友,有些平常身體上的病痛,以為是因為疲勞造成,但殊不知其實是因為睡覺的壞習慣所導致的,比較常見是帶妝睡覺引發皮膚問題、睡前吃太飽導致失眠…等。   看看你有幾種睡覺壞習慣,盡早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