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溼氣重除了舌苔厚還有什麼症狀?吳明珠中醫:小便顏色、大便軟硬都有關


溼氣重除了舌苔厚還有什麼症狀?吳明珠中醫:小便顏色 大便軟硬都有關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季節交替之際,且梅雨季即將到來,體內的溼氣所影響的症狀也會特別明顯。

這次每日健康專訪吳明珠中醫師特別指出,除了環境的溼,若再加上喜歡吃重口味食物者,體內的溼氣就更難排除,進而在經絡上表現出各種症狀。

少吃瓜類以免加重溼氣

吳明珠醫師指出,中醫有云「秋瓜壞肚」容易加重體內寒溼。另一方面也不適合吃太多的澱粉就會加重溼熱,溼氣就容易停留在四肢,表現出汗皰疹、溼疹等皮膚症狀。

排除溼氣的關鍵在脾經

吳明珠解釋,「溼氣」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水」,怕體內溼氣重而少喝水反而更難代謝溼氣。

在中醫理論中,排除溼氣的樞紐其實是「脾經」,脾經位於中焦,有統血之用,主導消化吸收,將「清氣」送上心肺腦,將「濁氣」排往大小腸,因此當溼氣未除之時,舌苔和排洩物就會留有溼氣的痕跡,包括舌苔肥厚、泛白、荷葉邊、瘀點。

溼氣侵入腸胃消化道的症狀

溼氣也會因代謝不良而侵入胃部,引發胃酸逆流、胃酸過多、胸悶、咳嗽等症狀表現。

最後,溼氣隨濁氣下降,會在排洩物裡表現出來,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不順,甚至排洩物黏在馬桶上。

小便跟溼氣也有關係

吳明珠醫師也提醒許多人忽略了小便和溼氣的關係,如白天排尿次數多、量大、顏色淺,就屬於「寒溼」的症狀,特別是更年期頻尿是身體溼寒的主要現象。

若有頻尿量多、大便軟黏,甚至排尿有澀痛感,都與寒溼、溼熱、化瘀問題相關,應就診由專業中醫師對症診治。

 

延伸閱讀

舌苔顏色是「消化功能」警示燈!一條舌頭把「五臟病情」全讀通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病患得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但礙於疫情緣故,讓許多患者不敢進出醫院,卻又擔憂藥量越來越少影響病況,為了讓慢性病患,甚至代為取藥的家人不用進出醫院,多份安心,衛福部彰化醫院啟動電話問診,讓病情穩定的慢性患者透過與醫師電話通話,由醫師開藥後,直接在大門外櫃檯批價,並於院外的...

閱讀詳情 »

醫院冰冷的氛圍常常是孩子們抗拒醫院的理由,如果醫院能像遊樂園一樣溫暖輕鬆,也能讓孩子們減少緊張與不安。台北市敦化北路的安兒康小兒專科診所有兩層樓的友善空間,由執行長曾郁嵐Elain與院長曾清祥醫師Tony攜手斥資台幣兩千萬規劃打造,有5大專科醫師聯合駐診,擁有多元嶄新的0-6歲兒童健康管理與整合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疫情嚴峻,新竹臺大分院爲快速佈署防疫工作,繼109年7月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聯手合作於生醫醫院竹北院區急診室戶外設置「組合屋戶外篩檢站」與「正壓檢疫亭」後,27日雙方共同研發合作的「正壓檢疫亭」於竹東院區正式啟用,以全面提升採檢量能、落實分艙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