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什麼冬天容易流行流感?科學家:與太陽黑子、維生素D有關係?!

對於流感季的存在,有幾種可能解釋。其中最著名的一種與人們聚集的方式有關:稱為「室內傳染理論」。根據該理論,在冬天人們大部分時間待在室內,而且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的機率更高。舒適的環境和近距離接觸促進病毒傳播,使流感病例數量上升。這在學院和大學校園中最明顯,年輕人住在一起,在較小的範圍內一起生活、學習、活動。

許多網站採用該理論,作為對流感季出現的解釋。這一事實進一步說明,要對網路上的資訊持謹慎態度。因為這種解釋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當仔細推敲時,便會發現許多問題。對於大多數西方成年人來說,我們與他人一起待在室內的時間並不隨季節而變化。我們一整年都會去上班,如果天氣暖和,我們會一起出去吃午飯,但除此之外我們的社交活動量不會有任何變化。

學生於八月或九月初返校,與其他人群一樣,他們會在十一月開始出現疼痛和發燒症狀。我們在夏季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頻率高於冬季,從而更容易接觸到打噴嚏或咳嗽的人,然而夏季卻很少有流感病例,這實在令人費解。英國病毒學家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斯寫道:「如果密切接觸是導致流感的唯一因素,那麼倫敦交通系統全年都會造成疫情爆發。」安德魯斯是一九三三年首次發現人類A型流感病毒團隊的一員。郵輪全年都在運行,儘管乘客之間密切接觸,但郵輪上的流感模式與陸地上的流感模式並無差別。

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認為,流感與太陽黑子有關。太陽黑子是太陽磁場的爆發,會使太陽表面變色。可以肯定的是,霍伊爾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理論家,他曾經認為病毒和細菌不是在地球上進化而來,是藉由彗星到達地球,就像搭便車一樣。霍伊爾駁斥得到廣泛認同的大爆炸理論,相信始終存在一個處於穩定狀態的宇宙,因此當他提出流感大流行與太陽活動有關時,這並不奇怪。

為什麼冬天容易流行流感?科學家:與太陽黑子 維生素D有關係?!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認為,流感與太陽黑子有關。

 

如果沒有維生素D,作為免疫系統核心的這些白血球便不能順利發揮作用,實際上可能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如果自然殺手細胞不能發揮作用,我們便很容易受到各種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的侵害。

在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的地方會發生什麼狀況呢?我在倫敦長大,在倫敦陰沉的冬季裡,太陽可能早上八點才升起,下午四點便已落山。在黑暗中上下學不僅令人沮喪,對我的免疫系統也造成威脅。英國人的維生素D含量低於那些生活在陽光充足地方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陰暗冬季的死亡人數是夏季的兩倍,這個問題對英國的老年人來說尤其嚴重,他們的長袖衣服雖可抵禦寒冷,卻使他們無法接觸陽光。低維生素D含量的現象,在非裔美國人中也比在像我一樣面色蒼白的英國人中更為常見,事實上他們的維生素D水準可能比我們低七倍以上,因為他們皮膚中的黑色素會降低陽光將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的能力。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會導致非裔美國人流感發病率增加,但他們的肺炎和流感死亡率比白人高一○%。此事實也印證我們觀察到的維生素D、陽光,以及人體與陽光間的關係在改變人體免疫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四十年前,蘇聯研究人員做了以下假設:生活在遙遠北方的俄羅斯人在日照時間很短的冬季,比在陽光普照的夏季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為了驗證該假設,他們讓兩組患者接種含有弱化病毒的流感疫苗。一組患者在白天很長的夏天接種疫苗;另一組在冬天接種疫苗,因為他們住在北極圈附近,因此日照極少。他們發現,在冬季接種疫苗的患者因疫苗副作用而發燒的可能性,是另一組患者的八倍。日照量的減少使人體產生較少的維生素D,從而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因而流感疫苗會產生更多副作用。

維生素D可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運作良好,那麼我們在飲食中補充額外的維生素D就能完全預防流感嗎?也許可以。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日本的一組小學生分別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安慰劑,服用維生素D那組的流感病例數量明顯減少。然而,針對健康的紐西蘭成年人展開的類似研究,未發現病毒感染數量有任何減少。當老年人補充額外的維生素D時,並沒有改善他們對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這非常令人失望(尤其是對英國的老年人來說)。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臨床醫師可以將所有結果彙集在一起,然後進行分析,這稱為「整合分析」。有一項整合分析匯總了十一項維生素D研究的結果。分析顯示,維生素D確實能夠有效減少類流感疾病的數量,但不能保證人們可以完全阻止其發生。換言之,你可以攝入大量維生素D,但仍然會感染流感。

維生素D理論認為,流感的季節性特徵不是由病毒的特性造成的,而是由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特性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實現人體對流感病毒的全年性防禦,那麼冬季流感患者的數量便不會增加。與此相反,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一些與人體免疫系統或太陽無關的因素,能夠最貼切地解釋流感的季節性特徵,比如天氣。

 

為什麼冬天容易流行流感?科學家:與太陽黑子 維生素D有關係?!

本文摘自今周刊《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持續在南韓延燒,南韓當局今(20)日通報,新增確診病例363例,全國累計確診數突破3萬例大關,南韓已經連續3天單日新增超過300例,研判疫情已來到第三波流行。自疫情爆發以來,南韓於4月3日超過1萬例確診,9月1日超過2萬例,11月20日超過3萬例。累計至11月20日...

閱讀詳情 »

美國武肺疫情發燒,最嚴峻的德州與加州兩地,過去半個月收治大量病人,德州甚至有醫院爆滿,必須讓民眾帶著呼吸器回家療養。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工作,不斷面對生死,大喊吃不消,形容情況根本像在戰場一樣,呼籲民眾拜託配合防疫。(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冬天空汙季到!PM2.5助長病毒感染,胸腔科醫...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案611、612),均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移工。指揮中心表示,案611、612於11月5日自印尼來台工作,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疑似症狀。2人11月18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因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近期大學校園9天發生6起自殺憾事,震驚社會,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提醒,高成就的孩子,不代表高適應度,他們過去在學業上平順,但是碰到困難,卻未必有學會面對壓力,不知道如何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高成就的孩子 不代表高適應力王明鈺指出,大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