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無外力撞擊女子卻突然倒地 腦中凶病發作5分之1病患撐不到醫院

▲無外力撞擊卻昏迷,經由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可見腦部有一顆動脈瘤。(照/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無外力撞擊之下,一名40多歲女性日前突然在家中昏倒過去,呈現意識不清、身體左半邊無力等狀況送醫,一開始醫師初步懷疑為出血性腦中風,但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証實為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緊急接受開顱手術才脫離險境。醫師提醒,類似狀況,每5個病人就有1個撐不到醫院就會死亡。

什麼是動脈瘤?原來動脈瘤是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而在管壁突起的小囊泡,如果囊泡包覆的血液越大顆,代表血管壁越薄也越容易破裂。

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岱宗表示,腦動脈瘤未破裂之前,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可一旦破裂就容易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有5分之1的病患尚未到院就會離世,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5成。

因此腦動脈瘤又被稱為「顱內不定時炸彈」,根據統計,其好發於30至60歲女性,當中危險因子又以高血壓、抽菸為主,唯一預防方式就是進行高階健康檢查,以MRI(核磁共振)確認腦部是否有血管瘤現象。

郭岱宗說,除非病患曾遭受到外力撞擊,不然自發性腦出血患者部分為先天性血管壁缺損,易在腦中形成血管壁囊泡;另外,家族遺傳的高血壓與多囊性腎臟病患,也容易因為血壓升高、基因影響導致腦動脈瘤的產生。

郭岱宗強調,血管瘤的位置與形狀是是否開刀的依據,以該名女子為例,雖然血管瘤為0.35公分,但因呈現不規則狀,加上位置為連結左右大腦的前交通動脈上,如果不進行手術,未來再次破裂進而影響生命的變數非常大。

不論選擇哪一種手術,郭岱宗說,腦動脈瘤發生黃金救治時間為第一次破裂時算起的72小時,延遲可能因為腦部血壓不穩定,造成再次破裂的危險;且雖然有些因腦動脈瘤破裂送醫的患者,經過問診會發現平時偶爾有間歇性頭痛,但每位病患狀況皆不同,大部分為無預警情況下昏倒而緊急送醫,建議民眾應該要有健康檢查觀念,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照片來源: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經常腹痛便秘拉肚子 腸躁症和發炎性腸道疾病怎麼分 季節變化之交,不少人會出現拉肚子症狀,多數民眾第一時間會認為是腸胃炎、腸胃型感冒或緊張造成的腸躁症。然而當腹瀉頻繁加劇,也可能是更危險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腸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類似,一般人如何自我警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腸胃科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返台2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817、818),分別為70多歲及20多歲本國籍女性,皆居住於美國,且在美國當地皆曾出現有不適症狀,雖持檢驗陰性報告,但都在機場採檢就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再吃緊,日本最新傳出極有可能再次鎖國,連已經開放的台灣商務旅客簽證也要一併禁止。外界也關切台灣防疫會不會再升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強調「措施一直都在提高」,如何限制並避免國外的病毒進入台灣社區之內,「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 回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也有防疫正面效應,讓今年國內流感疫情一直在谷底,沒有進入流行期,不過高危險族群也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第一例流感重症個案,正是北部一名沒接種流感疫苗的77歲女性長者,感染A型流感H3N2病毒後引發重症。這也是國內史上最晚出現流感重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