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無憂無慮12歲小女生突鬧憂鬱症自殘 轉性?竟是缺乏營養素害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已經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宣示,但醫師提醒,其實許多心理症狀不一定是想不開,或是心理素質不夠,也可能是生理出問題所引起。門診就有一名國中女生,忽然出現自殘、試圖自殺的行為,甚至確診憂鬱症,但明明備受家人疼愛,在學校功課、人緣也沒有問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體內營養素嚴重缺乏,進一步影響大腦傳遞物分泌功能,也導致心理疾病惡化。

聯青診所副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該名12歲的小女孩,各方面都十分順利,然而一年前忽然出現自殘、試圖自殺的行為,並認為老師、同學的無心言論都是在影射自己,因而出現焦慮症狀,甚至進一步確診憂鬱症。

好好的小女孩忽然轉性?讓父母十分緊張,除了馬上安排接受心理治療,也進行一連串功能醫學檢查,去瞭解體內眾多與情緒穩定相關的內分泌代謝是否異常,到底哪裡出問題。

顏佐樺說,檢查結果發現,小女孩體內的維生素B6、鋅、鎂等營養素嚴重缺乏,進一步影響大腦傳遞物分泌功能,也導致心理疾病惡化,經過營養補充調整,狀態就有明顯起色。

顏佐樺醫師表示,類似生理影響心理案例其實不勝枚舉,尤其,男女性在更年期後,荷爾蒙改變影響了睡眠與情緒健康,也是最典型的案例。包括荷爾蒙、血清素的失衡,都是常見影響情緒的原因。

過去門診也有更年期後婦人長期被憂鬱症、睡眠障礙纏身,直到補充性荷爾蒙後才改善;甚至還有女大學生減肥減過頭,結果常覺得心累、沒目標,就醫才發現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偏偏蛋白質是荷爾蒙、大腦傳遞物質的原料,飲食調整後,情緒低落問題跟著不藥而癒。

顏佐樺建議,民眾平時就可以多關注自己的精神狀態與生活型態,當出現一些不尋常、不成比例的情況,就更要多留心,舉例來說,以前工作有壓力還是睡得著,現在突然睡不著了,這就是不尋常的地方,不過,並非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生理造成的,仍要全面考量生理、心理因素。

顏佐樺強調,生心理健康若是失衡,互相影響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只看精神方面的問題,可能忽略了當事人同時有生理的疾病;相反地,即使是表面的生理病痛,亦需要了解背後是否與心理因素有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昨晚有睡好嗎? 最新調查數字好嚇人!台灣4成人有睡眠困擾

打完BNT心肌炎全台青少年已15例 桃園女學生傳截肢!指揮中心關懷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45歲男子半夜因腹部劇烈絞痛及嘔吐,家人趕緊將他送急診,檢查發現有嚴重腸阻塞,懷疑末端小腸內有糞石堵塞,因此緊急手術治療。術中發現小腸裡竟有多顆完整的花生米顆粒,因而造成小腸堵塞,所幸經手術取出後,患者逐漸恢復正常排氣排便。原來該名男子年輕時疏於口腔保養未老先...

閱讀詳情 »

換季往往是過敏開始發作的時候,不僅僅是呼吸系統過敏,還有更麻煩的是寶寶的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甚至是異位性皮膚炎,寶寶不僅皮膚會乾、發紅,甚至會異常的搔癢,導致寶寶不斷用力抓自己皮膚,即使指甲都剪乾淨了,還是會把皮膚抓傷,讓家長們看了都很心疼,到底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呢?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除了遠離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認為「安寧療護」只是在生命未期時為病人減輕疼痛與不適而已,快把過時的觀念拋一邊去吧!事實上,醫界透過實證醫學結果,已將安寧的概念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在癌症一進入晚期就即早啟動緩和療護的照護,不但可提早減緩病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不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門診一名40多歲女性,近來出現全身無力以及體重減輕的症狀,有點擔心的她,主動求醫,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才發現,原來過去半年以來,女子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不但三餐沒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進一步量測腿圍與身體活動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