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法避免的幼兒撞傷 到底何時該送醫?

無法避免的幼兒撞傷 到底何時該送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孩子碰撞、跌倒時有所聞,到底是否該送醫、何時送醫,也是大學問。一名九個月大的女嬰因照護者疏失,讓剛學會爬的嬰兒跌落床下,而床鋪離地面將近有60公分之高,導致女嬰後腦勺著地,哭鬧不止。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外科周禹謀醫師表示,剛學爬、走路的嬰兒,發生跌傷頭部的情形,幾乎是無可避免,而小兒頭部外傷又是最令家長與照護者緊張的問題。一般而言,意外發生後,照護者應仔細觀察孩童是否有抽搐、嘔吐、高燒、躁動、嗜睡、無法走路或爬行、鼻孔或耳朵流出血水時,應立即送醫。

輕微的頭部外傷在碰撞處可能會有腫塊,孩童會哭鬧或暈眩,但意識仍清醒,雙眼靈活,三小時內會有嘔吐一到兩次。頭皮內可能會出現鬆軟的血塊,通常在數周內可自行吸收;頭蓋骨骨折,九成以上的孩童會在三個月內自行痊癒。建議可在撞傷處冰敷消腫,但腫塊的大小並不代表撞傷的嚴重程度。

嚴重的頭部外傷,多是因顱內壓升高,孩子會有瞳孔大小不一、眼神無法對焦、噴射狀或劇烈嘔吐,而且通常伴隨著昏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顱內出血是在受傷後幾個月,才會出現症狀,即所謂的遲延性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者會導致孩童的人格改變。

周禹謀醫師說,居家照護應密切觀察至少24小時,每2小時探視一次,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孩子食慾不振,也不要勉強餵食,並且注意是否有意識不清、不明原因哭鬧、瞳孔大小不一致、手腳某一側較弱(癱瘓前兆)。若無上述情形,也應於三個月內定期回診兒童神經外科檢查,確保幼兒發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4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陳女士在定期超音波檢查中發現乳房異常病灶,經粗針切片檢查後,左邊乳房確診為惡性乳癌;因過去左邊乳房有異常腫瘤病史,今左邊乳房又被診斷新發生乳癌,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接受乳房切除手術,成為國內第一位成功全程用達文西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的個案,這是乳癌手術技術的突破。陳女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民間說法,當身上有傷口的時候(包含擦傷、挫傷、撕裂傷、開刀縫合傷口等),不適宜喝醬油或咖啡等深色液體,也不可以吃芝麻、海苔等深色食物。否則飲食中含有的黑色素會堆積在傷口及其周圍,形成難看且明顯的深色疤痕。到底是不是真的? 食物本身顏色完全不會影響傷口 奇美醫學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5歲男性,5年前健檢發現糖化血色素約6.8,比標準範圍6.4高出一點,確診罹患糖尿病,但因身體未感不適,不以為意,不但未定期追蹤血糖也未服藥控制,直到自己母親也因糖尿病導致尿毒累積併腎功能惡化,得洗腎治療,才驚覺自身健康,再次追蹤血糖,發現空腹血糖272,糖化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