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緣無故卻蛋疼? 恐是非典型睪丸癌搞鬼!

無緣無故卻蛋疼? 恐是非典型睪丸癌搞鬼!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

29歲朱先生身材精壯結實,平時都保持固定運動習慣,但日前因發燒加上會陰部劇痛,赫然發現右側睪丸竟比左睪腫大三倍以上,經各項檢查後懷疑為睪丸癌,但因患者害怕影響未來「性」福,所幸在妻子支持下,同意接受右睪切除手術,順利恢復正常生活。

症狀與副睪丸炎相似 男性應多加注意!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指出,患者自述過去並無隱睪症及相關家族病史,也無外傷或是睪丸感染等情形,一開始懷疑可能是睪丸扭轉或是染上副睪丸炎;但血液流向檢查正常穩定,加上抗生素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於是安排超音波檢查及抽血,赫然發現異常腫塊及腫瘤指數升高,研判應是睪丸癌。

還沒有小孩不敢手術? 引流、保存精蟲

邱鴻傑表示,睪丸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此類癌症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多數病患會因尚無子嗣而有所遲疑。不過,尚未擁有小孩的病患也毋須擔心,術前醫師會利用精蟲導流術將精液引流出來並且保存,以確保病患未來仍可擁有下一代。

典型症狀無痛感 應多注意睪丸有無腫塊

睪丸癌典型症狀包括睪丸出現無痛腫塊,初期較沒有明顯疼痛感,但腫塊會隨時間逐漸變大,且因惡性腫瘤形狀大多不規則,所以會造成某側睪丸明顯突出,觸摸睪丸時也會感覺特別堅硬,加上因為下墜感明顯,當久站或疲倦時才可能出現輕微疼痛感。

然而上述個案發病初期就有發燒、疼痛等症狀,屬於非典型的睪丸癌患者,且這類患者容易因症狀類似副睪丸炎而遺漏掉,民眾也常忽略,導致症狀加劇。

睪丸癌治癒率高 患者無須太過擔心

睪丸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據統計,睪丸癌粗估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1.4人,屬於並不常見癌症;其中,曾罹患隱睪症的睪丸癌發生率,高出正常人3至14倍,所幸第一期睪丸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0%,即便到了第四期,5年存活率仍超過5成,所以罹患睪丸癌不須灰心,只要配合醫囑治療,治癒機率相當高。

不過,邱鴻傑也強調,單側曾罹患睪丸癌的病患,另一側再度復發的機率仍較一般人來得高,因此建議治癒後,每三個月到半年須回診追蹤。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9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現在也多人上班都是坐一整天,這其實都容易讓你的腹部堆積脂肪的,不過沒關係,根據mythinks的報導,現在有一個超神奇的瘦肚子妙招,還是有科學根據的呦! 只要你每天在吃飯前喝下這杯「神奇蔬果汁」連續七天餐餐喝後,然後休息七天,你就會發現小腹慢慢消去了(記得之後也要繼續喝下去才有用喔 「神奇蔬果汁」...

閱讀詳情 »

關心自己的身體,不外乎兩件事:怎麼吃和怎麼動!略過吃這件事先不談,你做些什麼運動?怎麼動?你對運動的看法是什麼?   新時代的身體運動思維,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心肺功能,肌肉與關節的耐力,延展度等面向。在預防老化和提升生命品質的前提下,人們在運動選擇上,也開始關心身心平衡,壓力與情緒管理,呼吸...

閱讀詳情 »

9個控制膽固醇的新觀念,你更新了沒? 《美國飲食指南》公告2015到2020年最新的飲食建議,大幅修正了多項與膽固醇相關的內容,這些新觀念該如何解讀?是否像許多網路文章流傳的,再也不用限制飲食,可以放心大吃大喝?或是該做哪些飲食控制及生活習慣的調整?為了釐清正確的飲食觀念,《大家健康雜誌》特別採訪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手遊寶可夢風靡全球,讓人無時無刻盯著平板或智慧型手機。長時間低頭盯著畫面,不但容易造成眼睛酸澀,肩頸、手臂也可能跟著疼痛,若再輕忽,還會導致肌腱炎、頭痛等情況。根據統計,96%以上國人有肌肉關節疼痛的經驗,這些疼痛可能源於長時間工作、久坐、久站、維持同一姿勢,或因精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