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傷害人數屢破新高! 避不出門窩室內也可能中陰暑

熱傷害人數屢破新高! 避不出門窩室內也可能中陰暑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夏日豔陽高照、氣溫飆升,衛生福利部近期接獲的熱傷害通報個案遠高於近幾年同期,累計至7月20日共有534人次,但去(108)年整個7月才504人次。許多人以為在室外工作、運動者比較容易中暑、熱衰竭;不過,中醫師指出,坐在辦公室也可能中暑,如果感覺異常疲倦、身體發熱卻無汗,就是所謂的「陰暑」。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指出,古代沒有冷氣,室內與戶外的溫差不大,因此沒有所謂「陰暑」困擾,但隨著冷氣普及,室內外溫差通常較大,加上如果愛喝冷飲、吃冰,就會導致人體內調節溫度的能力變差。


一般來說,相較於西醫的熱傷害,中醫對待中暑概念更為複雜,可區分「陽暑」和「陰暑」,如曝曬陽光時間過久,環境高溫悶熱,就會出現熱衰竭症狀,這就屬「陽暑」。「陰暑」較輕微,患者以女性居多,症狀為全身微發熱、無汗,且胸悶、呼吸急促,整個人覺得頭暈、疲倦、無力,以及頸部及雙肩痠痛且有沉重感。


由於大部分粉領上班族缺乏運動,怕熱、怕流汗、怕曬黑,幾乎很少曬太陽,以致於身體對於冷熱調節能力變差,即使沒有外出也可能「陰暑」。此外,像是業務員、快遞、食物外送員等因工作所需,必須頻繁進出戶外與室內,只要身體狀況較差,也很容易就罹患陰暑。


如何預防「陰暑」?楊賢鴻建議,隨身攜帶1件薄外套,進入冷氣房時就穿上,避免冷氣直接對著頭頸部吹,一旦肌肉遇冷變得收縮僵硬,將影響血液循環,進而產生諸多不適症狀。飲食上盡量少吃冰品、少喝冷飲,平常多喝水、多上廁所,並養成運動習慣,但也不要過度防曬,每天還是應該曬些陽光,才能維持良好的體溫調節能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重機騎士車禍胸骨折挫傷肺 鈦金屬肋骨手術救回一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口罩實名制首日實施,統計至下午2時約賣出98.6萬片,佔單日配發量一半。最後在眾多疫情資訊下傳出好消息,臺灣首例武漢肺炎已經痊癒返家。   武漢肺炎首例痊癒 感謝全體醫療與防疫人員   雖然再傳2例武漢肺炎新案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晚間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其中2例分別為北部50多歲男性及50多歲女性,2人為夫妻,1月22日與另2名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2月1日自香港轉機返台。2人分別於1月26日及28日出現咳嗽情形。其中先生返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我們像一盤散沙,縱使有過去無比豐碩成果和熱情,卻缺乏組織和領導者,專家會議呼籲,政府盡快成立研究小組。」力抗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日前包含中研院、國衛院等產官學界等科學家齊聚,研擬科學抗疫相關對策。召集人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表示,台灣從純化病毒,後續疫苗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人愛吃補,適逢冷鋒來襲氣溫驟降,許多人經常選擇食補滋養受寒勞累的身體,坊間薑母鴨、麻油雞等進補名店大排長龍。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當心攝取過多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進補不成反而導致血糖飆升,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糖友進補小訣竅 營養師提5點糖尿病是現代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