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臺灣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增!國民健康署提醒高危險族群,例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保持涼爽

避暑有五招,不管在室內室外切記這幾點:(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2)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3)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4)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5)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

補充水分

熱浪來襲,切記隨時補充體內水分,五個法則供參考:(1)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提高警覺

面對這樣酷熱的夏季,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並警覺下列六件事:(1)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2)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3)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4)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5) 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6) 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

若發現熱傷害 應盡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清明4天連假,不少民眾計畫出國旅遊,根據國際疫情顯示,印尼、泰國、幾內亞等國,近期麻疹疫情升溫。專家提醒,前往麻疹疫情國家前,建議至醫院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冬末春初 麻疹好發季節 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許玉芬指出,麻疹好發在冬末及春季,麻疹傳染力極強,約5至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運動有三大好處 想要有健康完美的體態,運動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林柏宏醫師表示,運動可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因此在減重的過程中也是有重要的角色,然而運動的好處並不只有如此,還有以下各點: 1.降低食慾: 大多數人運動後食慾會下降,並且對高油脂的食物較無興趣,無形中會選擇低卡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上班族腸勞現況有新現象,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腸胃問題M型化」,即基層上班族腸胃不適煩惱多,而主管職大腸瘜肉比例偏高。全台90.8%上班族表示腸胃不順暢,更進一步發現便秘、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的「腹愁者4大職業」,顯見因工作導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不佳,使腸胃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