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臺灣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增!國民健康署提醒高危險族群,例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保持涼爽

避暑有五招,不管在室內室外切記這幾點:(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2)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3)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4)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5)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

補充水分

熱浪來襲,切記隨時補充體內水分,五個法則供參考:(1)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提高警覺

面對這樣酷熱的夏季,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並警覺下列六件事:(1)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2)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3)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4)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5) 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6) 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

若發現熱傷害 應盡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球性的普遍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2.35億名氣喘患者,到2025年將突破4億;而目前全球有6400萬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且持續增加中,203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可能成為人類死亡的第3大原因。為能造福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國內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到了,許多人頭皮出油的問題更為嚴重,尤其是機車族長時間戴安全帽,不只有頭皮出油的問題,頭皮在又悶又熱的環境下,更容易造成毛囊發炎,進而衍生出頭皮屑、掉髮等問題。皮膚科醫師指出,頭皮的皮脂分泌比臉部肌膚更加旺盛,洗頭時最好洗2次,確實清洗頭皮。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中醫認為,西瓜、冬瓜、香瓜等瓜果類食物都屬於涼性水果,在炎熱的夏天食用,不僅可清涼退火、還可消暑解熱,但中醫師提醒,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吃西瓜消暑,像是體質偏涼或虛熱的民眾就沒那麼合適了!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西瓜又被稱作「天生白虎湯」,性寒,具有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利尿等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女人為了美麗真的是什麼代價都願意嘗試!一名女子原本面貌就相當姣好,但為了讓自己條件能夠再提升,不惜施做微創削骨手術來調整自己的臉型,從術後結果來看,臉部感覺確實「小了一號」。教主整形外科郭菁松醫師表示,以往施做削骨手術的病患主要偏重調整改善,現在的手術則是著重美感,而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