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熱熱喝真有效? 天喝狂灌「熱咖啡」反而容易手腳冰冷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冷的天氣裡,不少人都習慣喝杯熱飲祛寒暖身,但你知道嗎?喝對成分也很重要!董氏基金會就一一分析,天冷想喝熱飲的話,選熱豆漿、牛奶、花草茶和薑茶可有效暖身,但喝咖啡、茶類、可可反而容易手腳冰冷;喝酒更要小心失溫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想靠食物讓身體熱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意即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占攝取熱量20到30%,醣類為5到10%、脂肪為3%以下。

所以,許惠玉列舉,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到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

另外2012年《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喝熱薑茶後有提升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飽足感。但要注意的是,專家提醒,市售薑母糖塊或即飲包要注意高糖問題,最好買老薑自己烹煮,並盡量減少加糖。

許惠玉說,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發表的中國研究也發現,飲食中含木犀草素可增強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產熱基因表現,進而提升產熱作用,而木犀草素為黃酮類化合物,存在於菊花、薄荷、百里香、迷迭香等,可調製成花草茶,亦含於芹菜、洋蔥、花椰菜等;花草茶不含咖啡因,適合各種年齡層飲用,但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

台灣人手一杯咖啡則不是好選擇,許惠玉指出,天冷許多人也愛喝熱咖啡、熱茶或熱可可,但這類飲品要注意咖啡因問題,2014年《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期刊發表美國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少,故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溫度會降低,容易感覺手腳冰冷。

許惠玉建議,冷天想喝含咖啡因飲品時,可搭配薑粉或肉桂粉等溫熱食材,改善血液循環。另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天冷可以喝酒來暖身,酒精會抑制神經傳導物質血管加壓素的分泌,造成血管擴張流向四肢,使手腳、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讓人誤會身體在發熱,其實是透過皮膚在散熱,身體會越喝越冷,且酒精也會抑制糖質新生作用,不僅有低血糖的危險,還會破壞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可能會導致失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怕肺炎少出門、大型活動喊卡釀「血荒」! 捐血銳減快2成各血庫見底

不只要吃好、睡好 銀髮族「5天有氧2天肌力」能降感染風險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為維護鄉親健康,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新冠肺炎疫苗之注射,於10月2-3日四鄉鎮設立65歲以上長者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大型接種站,以及日前已完成作業之烈嶼鄉,共計接種4,449人;針對大型接種站剩餘之疫苗經盤點後之專案,將於10月5-7日下午(每診100人),及10月15日上下...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4日宣布,金門機場到站旅客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達14天者免快篩。縣長楊鎮浯表示,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有趨緩跡象,國內一直維持在第二級疫情警戒,自9月30日起本土個案已連續5日零確診,境外個案亦能有效防範,本縣疫苗涵蓋率亦持續提升,本縣將視未來疫情發展,逐漸...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在疫情逐漸緩和時刻,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承辦臺南市政府勞工局的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班於110年10月4日正式開訓;從5月開始全台壟罩在嚴峻疫情之下,讓我們心情也難以安住,許多提供給身心障礙者朋友們課程也因安全防疫考量下暫停,今年度職訓班原本於6月即開訓,也因此延期至今日,...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04日公布:全國新冠肺炎確診案總累計162555例、死亡總累計844例( 其中包括今天新增本土個案0例;境外移入5例;死亡1例 )。 雲林縣今4)日新增境外移入確診個案1例(16363),未入境本縣轄區,是雲林縣境外移入第7例。雲林縣自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