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熱疾病嚴重恐致命!5族群要注意

熱疾病嚴重恐致命!5族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全台連日來的高溫,不但用電增加,且已連續有多起熱死人事件發生。這些新聞的共同點都是在日正當中民眾從事戶外工作或活動,導致被曬昏倒地後無人及時搶救,活活被熱死。由於「環境性熱疾病」來勢洶洶,其實高溫環境所造成的種種熱疾病,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事先加以防範或事後有效處理的。 

高危險群更要留意

什麼是環境性熱疾病 ?人體的正常體溫一般都只維持在36℃到38℃之間,當體溫高於40℃的時候,體內原本的溫度調節系統往往就會出現問題。這種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周圍熱環境的不適應所造成的熱疾病,在程度上從非常輕微到危及生命都有可能發生。一般環境性熱疾病的種類包括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因此,南投縣衛生局特別呼籲5類人口是環境熱的高危險群,更要特別注意「環境熱」對健康的危害: 

1)老人/老人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變遲鈍,排汗系統也較緩慢,若加上其他合併症或身體、認知功能障礙,因此更需要關心老人所處環境的舒適,如合宜的溫度與衣服及攝取足夠的食物與水分。 

2)小孩/家長、照顧者或校方更要特別注意,孩童對高溫的調適能力不佳,除要提供足夠的水分外,更要避免將幼童單獨留在緊閉門窗的室內或車內。 

3)慢性疾病者/熱會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風險,會因「環境熱」使體溫升高,增加中暑、心血管衰竭甚至死亡的機會;而腹瀉或發燒患者,尤其兒童若合併有腎功能或代謝性因素,會因「環境熱」造成過量體液流失和脫水而產生中暑現象等。 

4)正服藥治療者/要注意藥物的貯放,避免高溫影響療效外,用藥更需經醫師指導,尤其心臟血管藥物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或脫水現象,更要特別注意。 

5)高溫或密閉空間職業從事工作者/如勞工或農人,因此發現家或近鄰有需勞動者,要提醒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若是長者應勸導其勿在烈日當空下工作,尤其當需穿著防護衣或雨衣噴灑化學藥品、農藥者,更應謹慎防範熱傷害。 

衛生局提醒,高危險群應隨時關注氣象溫度變化;避免直接在太陽底下運動或活動太久;高溫時應隨時補充水分;平時穿著寬鬆通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也應儘量避免在上午10至下午2時烈日高溫或密閉環境作業;若需在當下工作,應更注意水分的補充及空氣的流通,避免傷害發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少子化嚴重,勞動力下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年調查,我國15歲以上勞動力人口約1163.8萬人,卻有高達820.4萬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工作,其中更有3.4萬人是想找工作卻未工作,或是喪失工作勇氣的族群,成為消極的非勞動力,值得社會關注。 依賴型人格障礙 太...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3.5億憂鬱症患者,不到一半的患者(在許多國家中甚至不到10%)接受有效的治療,主要影響原因除了缺乏憂鬱症的相關資源、缺乏訓練過的醫護人員及對此疾病的歧視外,另個重要因素就是許多患有憂鬱症患者,並未被正確的診斷出及適時接受治療。 血清素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連續兩位病人,因牙痛引發臉頰疼痛、黃鼻涕、鼻塞、眼睛腫脹等症狀,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後,經鼻竇X光及內視鏡檢查確診為急性鼻竇炎,因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且膿液已侵犯眼球,造成眼睛腫脹致差點失明,接受內視鏡手術引流膿液,治療後症狀緩解。 膿液侵犯眼睛 嚴重恐致死 造成急性...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年輕的主治醫師在肺部篩檢時,發現在左上肺有一顆約1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確診為肺腺癌,這位醫師表示,他沒有抽菸的習慣,每年都接受胸部X光檢查,從X光影像判斷一切正常,使用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竟出現1公分的病灶,立即接受胸腔內視鏡切除,術後一切正常。 1公分以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