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燒腦過頭?當機了?「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推薦12種辦法解決…

簡單豐足「一腦多用」很省時間?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都靠這些辦法解決…

人類社會正式進入到資訊時代,也不過才六十年,卻已經衍生出一堆「網路文明病」。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指出,網路方便、什麼都查得到、人人都能發表意見、資訊品質不一,若照單全收,資訊爆炸,頭腦也會累到爆炸。醫學上稱為腦疲勞、腦過勞。

 

腦疲勞不是病,但胖起來還真要人命

沒錯,你不是因為吸空氣才變胖的,也並非「連喝水都會胖」。腦疲勞的人,經常不自覺出現一些低自制力行為,其中就包含大吃大喝大醉一場。平常興趣在哪、特別喜歡做什麼,就容易往那方向失控。衝動購物、衝動飆車都很危險,要嘛荷包危險,要嘛路人危險。

燒腦過頭?當機了?「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推薦12種辦法解決…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筋骨有筋骨的勞損,太疲勞不休息,就是酸痛腫脹、發炎、關節退化這些。腦也有腦的勞損。大量刺激大量資訊無法排空,也會出現病變,比方說蛋白質斑塊堆積,擾亂神經元傳遞,造成記憶、感知、一系列心智功能受損。腦疲勞的人,身心都會出現一些變化。察覺徵兆,即早喊卡,疲勞是可以逆轉的若等到勞損階段,就已經出現一些「損」,這時身體還要花特別多力氣才能修復,會比較累。

 

當機了嗎?燒腦過頭,你可以……

好煩啊好煩啊,看什麼都煩。冷淡、冷漠,遇到麻煩事都想冷處理或不處理。記憶力不好使,丟三落四,如果耳朵不是黏在頭上,搞不好都給弄丟了。閱讀紙本能力下滑,讀錯讀漏或根本讀不了兩頁。在策畫一個計畫時,感覺比以前吃力。對本來感興趣的事,提不起勁。心情容易低落、憤世厭世、覺得自己有點悲慘,空虛寂寞冷,洛桑醫師教你12招,這時候你可以:

燒腦過頭?當機了?「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推薦12種辦法解決…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一、好好睡覺,好好做夢。

二、珍惜無聊時刻,勇於放空。

三、避免再去使用機能性提神飲料。

四、簡單過生活,慢活樂活。

五、簡化行程,排鬆一些。

六、封鎖垃圾訊息與廣告。

七、攝取有益於大腦的好油。

八、收起手機,到戶外走走。

九、避免在惡劣心情下做討厭的工作。

十、吃各種顏色的新鮮蔬菜幫助大腦抗氧化。

十一、從本書挑一個你喜歡的方法,徹底放鬆。

十二、自覺心智功能嚴重受損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做夢,是為了遺忘」我一直很喜歡這個說法。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很重要,因為大腦在人睡覺的時候,會進行斷捨離的工作,篩選、刪除、建檔、精煉白天所獲得的一切資訊。熬夜或太早起,垃圾來不及清完,越堆越多,當然思路就很容易卡卡不順暢。不要覺得睡覺啥事都沒幹,是在浪費時間,不只大腦代謝廢物,身體很多修復、再生工作都是趁人睡著的時候進行。想要有更好的工作成就、優異的學習成績,有足夠的深層睡眠,是一定要的。

我很欣賞能完全放空的人。這樣的人,比別人更有機會活到九十、一百歲以上。資訊時代人手一機,許多人怕無聊,怕空白,一有空檔,不關心一下手機就好像哪裡怪怪的。跟睡覺一樣,放空,也有它的功用。你的意識看起來像是停擺了,事實上是換成潛意識在處理資訊。一流的創意工作者都很懂得如何放空,旁人看上去以為他在偷懶,事實上他是在讓好點子生成。

做你不喜歡的事,帶著厭惡的心情去做,特別容易腦過勞。那,該怎麼辦?不喜歡做的事,通通不要做?是的,沒辦法激起你熱情的人事物,能放棄就放棄吧!如果不能,那就要為你討厭的事,找出積極、正面的意義,做起來開心,比較不會過勞。那要是找不出正面意義咧?如果是這樣,那你還做它幹嘛?人生就這麼短短一瞬,要是現在做的任何一件事,不能讓自己更好、不能讓世界更好,那其實也沒有做的必要。不如把時間跟笑臉,留給對的事和對的人。

 

回歸平衡,結出長壽健康之果

交感神經太過活躍、運作過度的人,基本上就是將自己暴露於腦過勞與腦早衰的風險中。過度的使用,耗氧量大增,氧化壓力升高,微血管受損,這就是生病的因跟果。

燒腦過頭?當機了?「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推薦12種辦法解決…

交感跟副交感,一快、一慢。學會慢、學會平衡,生命之樹就會結出長壽之果。慢……慢……慢……,舒緩腦疲勞,慢慢深呼吸、漫步在河邊、細讀一本好書、靜坐靜心,也可以放慢步調享受空氣、享受陽光。如果你常常迅速開好幾個視窗、同時間處理多個訊息、猛按螢幕打怪玩手機遊戲、瘋狂傳訊息聊天,上網飆速之餘,別忘了切換「慢時間」,均衡一下。

心好累的時候,別忘了你永遠都可以這樣說:「謝謝大家的厚愛,但我現在想要休息一下。」簡化、精煉後的人生,優雅告別腦疲勞。

 

燒腦過頭?當機了?「腦疲勞」恐釀身心疲勞未爆彈!名醫推薦12種辦法解決…

本文節錄:【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洛桑加參

現任

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學經歷

  • 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
  • 臺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
  • 臺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
  • 臺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
  • 京妍生技董事長
  • 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 中華國際扶倪協會創辦人

 

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睡眠調理」與「退化性疾病預防」。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

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 (洛桑加參)

相關推薦

現在有很多人害怕自己的牙齒不夠白,經常會去洗牙,其實經常性的去洗牙的話,不僅僅保護不了自己的牙齒,而且會帶來一定的健康威脅的,那您知道洗牙導致牙結石的原因是什麼嗎?您知道牙結石的治療護理嗎?今天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牙結石的預防方法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翻拍光明網下同 洗牙導致牙結石的原...

閱讀詳情 »

缺鎂,是健康災難的開始! 許多難以根治的大病小痛,原來只要靠「鎂」就可以解決了! ◎ 12年長踞亞馬遜網書「維他命與補充品」書第1名◎ 受頒「英國心律協會」傑出醫療貢獻獎 沒有鎂,就沒有生命當你攝取的鎂不足所需的70~80%時身體就無法正常運作 鎂會影響數百種酵素運作,與其他維他命和礦物質一起發揮作...

閱讀詳情 »

我們自食物中攝取的鎂量愈來愈低。在二十世紀初,每人每日自飲食中攝取的鎂高達五百毫克,但今日攝取的鎂量卻只有一百七十五至兩百二十五毫克。許多鎂元素專家表示,當前的鎂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本不足以預防鎂缺乏症的發生,這點讓我們更是憂心忡忡。 ▕ 連健康的飲食法都會缺鎂 我們來檢視一下,目前流行的各種飲食法中...

閱讀詳情 »

最近的研究報告證實,服用鈣片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研究人員只是一味的歸咎於鈣,卻不知道其實是因為鈣與鎂不平衡才會造成問題,僅停止服用鈣片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必須補充鎂才有效。 ▕ 鈣鎂不平衡的危機 二○○八至二○一三年期間,馬克‧柏蘭德博士在幾本知名期刊上發表了四篇研究報告,證實過度補充鈣質會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