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爬山的技巧分享

爬山的技巧分享

上山:上體放鬆並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也可用前腳掌著地,步幅略小,步頻稍快,兩臂配合兩腿動作協調有力地擺動。 

下山:上體正直或稍後仰,膝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平穩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 
坡度較陡時: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來降低坡度。必要時,也可用半蹲、側身或手扶地下山。 
通過滑苔和冰雪山坡時:除用上述方法外,還可使用鍬、鎬等工具挖掘抗、坎臺階行進,或用手腳摳、蹬、三點支撐、一點移動的方法攀援爬行。 
通過叢林,灌木時應注意用手撥擋樹枝,防止鉤戳身體,對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隨便攀折,以防刺傷,並儘量選擇好的路線。 
通過亂石山地時;通過亂石浮石地段,腳應著落在石縫或凸出部位,盡可能攀拉,腳踏牢固的樹木,以協助爬進。必要時,應試探踩踏石頭,以防止石塊鬆動摔倒。 

攀登技巧 

攀登時手腳要緊密配合,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不斷觀察、試探攀登點的牢固適用性。欲借草根或樹枝攀登時,應先穩住重心試著用力拉動,以免因草根樹枝突然松脫造成危險。 
徒手攀登時(三點固定攀登法):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採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繩索攀登:兩手握住繩索,使身體懸起並稍提腿,用兩腿內側和兩腿外側夾住繩索,隨著兩腿夾蹬繩索,兩手交替引體上移。或兩手伸直直接握緊繩索,腿腳兩下垂,兩手交替用力向上引體,攀至頂點。 

拔繩攀登:是指固定繩索的上端,用腳蹬崖壁手拉繩索引體上移,攀登方法是,上體稍前傾,繩索置於兩腿間,兩手換握繩索交替攀拉上移。同時,一腳蹬崖壁,另一腳上抬準備蹬崖壁,用手拉、腳蹬的合力使身體向上移動。 

繩索攀越:是固定繩索的兩端,身體橫掛在繩索上攀越山澗、小溪等障礙物的方法。橫越時,兩手前後握繩,腹部微收,一腿膝窩掛住繩索,使身體仰掛在繩 索下麵,臀部稍上提,兩臂彎曲90 °。前移時,後握手前移,異側腿由下向上向內擺動,並將膝窩掛於繩上。當一腿膝窩掛上繩索時,另一腿離開繩索懸擺。兩臂、兩腿依次協調配合,交替向前移 進。 

撐越壕溝:將桿一端插入溝底固定,並斜靠在石壁上緣約在70 °,撐越時,快跑幾步至握桿點投影線後,兩手上下分開握緊撐桿(有力手在上)。同時,一腳快速而有力地蹬地起跳,使身體向前上方躍起並懸掛於撐桿一側,兩 臂借身體向前擺動的慣性力將桿向前推移,身體隨桿擺過垂直面後,兩腿前擺,下握手向後推撐桿,身體前傾,屈膝緩衝著地。 

立姿跳下:立於崖壁邊緣,兩腿彎曲稍分開,身體前移,兩腳稍用力蹬崖壁邊緣,向下跳落,以前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懸垂跳下:身體背向跳落方向,屈體下蹲,兩手摳住崖壁邊緣,身體下移,兩腿依次下伸,使身體懸垂,並略向左(右)移,左(右)手下移扶壁,手腳同時推蹬崖壁轉身跳下,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相關推薦

話說。。。 事情是這樣的。。。 威廉昨天來到中國。。。。看完大家評論。。。發現皇室的發際線簡直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想不想知道英國皇室現在這髮際線都是誰造成的??? 我們回顧一下。。。。 這是女王她爺爺。。。 英王喬治五世。。。。 雖然發量比較少。。。 好歹還是不禿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中一名剛滿周歲的羅姓女童,因頭皮上長了一顆顆的紅色小膿包,數日無消退的跡象。於是,媽媽就早晚使用麻油在小女童的膿包處塗抹,詎料,患部不但沒有減緩的跡象,小女童因頭皮發癢,就用手抓癢,數日後發現頭部破皮、紅腫發炎的現象。媽媽自行到藥局買藥膏來擦,沒想到更加嚴重,只好用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過年大魚大肉吃太多,許多女性除了運動來消除頑固脂肪外,還會搭配瘦身霜來使用。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瘦身霜,有的號稱能快速燃燒脂肪,甚至宣稱「只要認真塗抹兩周,腰圍就能小兩吋!」但為何怎麼擦,肥肉還是鬆垮垮的掛在身上?有些瘦身霜使用後產生辣又痛的灼熱感,是否就是在燃脂呢?台大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以往兒少保護醫療服務,是由個別醫師開立驗傷單,再提供後續醫療服務,但卻無法進行完整的醫療評估及追蹤照護,尤其精神心理層次上的照護更有限;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今日舉行揭牌,由小兒部、精神部、急診部等醫師,共同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團隊。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