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駝背 子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父駝背 子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3歲的王爸爸在年輕當兵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下背痛竟持續超過二十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靠殘障手冊過活。沒想到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及時到醫院求助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確診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現在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生活。

下背晨間疼痛 常被誤當過度勞動延誤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三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有七成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林理信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很常造成發炎性下背痛,患者初期都會以為是過度勞動引起的下背痛而延誤就醫。發炎性的下背痛跟一般的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下背痛會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動越不痛,越不動越痛,且容易發作在早上清晨起床、睡午覺後,或是久坐椅子上工作,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但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僵直性脊椎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緩解發炎效果明顯

林理信醫師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疾病進展緩慢且具遺傳特性,因此診斷上會以X光為主要判斷,若下背薦腸骨關節有明顯雙側第二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或者是單側第三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再搭配患者發炎性下背痛等典型症狀及參考抽血驗HLA-B27基因,綜合評估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但治療效果不彰。近年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讓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週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很有效,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達到控制疾病以及成功懷孕的雙重目標。

積極就醫檢查 遠離僵直性脊椎炎病痛困擾

林理信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發炎性下背痛症狀、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病史,或是眼睛虹彩炎等情況,應儘早尋求風濕免疫專科醫師檢查診斷,目前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藥物多元,只要積極治療,也可以像日前媒體報導的東京奧運僵直性脊椎炎羽球選手一樣,正常生活及運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正常的婚姻生活。


【延伸閱讀】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整合照護有感 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受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日前帶領血癌兩岸小勇士歐益成、第2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11位得主,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將感恩化作音符,也捐贈多藝喜憨天使陳舒妏的生命畫作「捐髓救人·天天快樂」給花蓮慈院,感謝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以來及捐贈者的愛心,讓許多人獲得重生。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送愛...

閱讀詳情 »

乳癌是女性健康頭號殺手。在台灣,每年乳癌新生個案高達13,000人,醫師指出,除了手術外,患者不論接受荷爾蒙,或是化學治療,都隱藏著骨質疏鬆的風險。唯有多運動、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增加鈣質吸收,才能存「骨本」抗「骨鬆」。 副院長杜世興(如圖)表示,乳癌化學治療要小心骨質疏鬆上身。(攝影/記者張世傑...

閱讀詳情 »

心臟血管阻塞如同不定時炸彈,及早拆彈,可避免中風或猝死!大部分患者都只有1到2條冠狀動脈阻塞,但是,國泰醫院日前成功救治1名3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罹患嚴重急性心肌梗塞,休克險死的患者,所幸醫療團隊仍積極搶救,將患者從鬼門關前救回! 心臟血管阻塞如同不定時炸彈,及早拆彈,可避免中風或猝死! 莊先生菸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骨質的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問題,但許多老人家卻不自知,往往在跌倒骨折後才發現。大林慈濟醫院為了推廣骨鬆正確觀念,在日前於醫院大廳舉辦一場「輕鬆對抗骨質疏鬆健康」健康講座,除了有骨科醫師教大家如何預防骨質流失及保健骨頭,並有骨質密度等相關檢測,場面相當熱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