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駝背 子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父駝背 子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3歲的王爸爸在年輕當兵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下背痛竟持續超過二十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靠殘障手冊過活。沒想到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及時到醫院求助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確診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現在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生活。

下背晨間疼痛 常被誤當過度勞動延誤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三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有七成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林理信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很常造成發炎性下背痛,患者初期都會以為是過度勞動引起的下背痛而延誤就醫。發炎性的下背痛跟一般的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下背痛會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動越不痛,越不動越痛,且容易發作在早上清晨起床、睡午覺後,或是久坐椅子上工作,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但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僵直性脊椎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緩解發炎效果明顯

林理信醫師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疾病進展緩慢且具遺傳特性,因此診斷上會以X光為主要判斷,若下背薦腸骨關節有明顯雙側第二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或者是單側第三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再搭配患者發炎性下背痛等典型症狀及參考抽血驗HLA-B27基因,綜合評估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但治療效果不彰。近年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讓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週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很有效,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達到控制疾病以及成功懷孕的雙重目標。

積極就醫檢查 遠離僵直性脊椎炎病痛困擾

林理信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發炎性下背痛症狀、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病史,或是眼睛虹彩炎等情況,應儘早尋求風濕免疫專科醫師檢查診斷,目前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藥物多元,只要積極治療,也可以像日前媒體報導的東京奧運僵直性脊椎炎羽球選手一樣,正常生活及運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正常的婚姻生活。


【延伸閱讀】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整合照護有感 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受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學校紛紛開學,國民健康署鼓勵學童下課時間多到戶外活動,也建議家長假日增加戶外活動安排,除了增進體能、促進視力健康,也能減少人群間近距離接觸的群聚風險,遠離疫情威脅。戶外活動減少近視度數增 保護視力顧健康實證發現,增加戶外活動是視力健康的保護因子,國民健康署委託研究也...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各國持續升溫中,普遍民眾都相當關注,但也引發部分群眾的焦慮恐慌。面對疾病的不確定性,容易造成不安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建議,當初現情緒緊繃狀態時,不妨試試揉壓三個穴位,來平定心情。長期緊張焦慮 出現7症狀恐是神經衰弱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主任表示,防疫期間,持久的緊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最新研究指出,86%感染者未確診!權威期刊《科學》研究指出,推估武漢封城前,有86%感染者未確診,但這類極輕症的患者傳染力只有確診的55%。哥倫比亞大學公衛學者Jeffrey Shaman表示,大部分感染者極輕微或無症狀,不知染病,若全球有15萬確診,包含潛在感染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民眾除了戴上口罩、勤加洗手外,也瘋狂搶購消毒產品,75%酒精可說是「一瓶難求」,民眾搶購不到酒精,轉而購買漂白水或次氯酸水消毒。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為了回饋鄉親平時的關懷及贊助,從即日起至3月27日於基金會相關機構,免費發放一人5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