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爸媽必知!從寶貝便便揪出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爸媽必知!從寶貝便便揪出膽道閉鎖

小米出生第10天,媽媽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發現小米大便顏色偏淡,加上當時仍有黃疸,趕緊帶小米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比值偏高,確認是膽道閉鎖引發膽汁滯留性黃疸,小米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國民健康署提醒新手爸媽,嬰兒膽道閉鎖只要比對大便辨識卡即可觀察,寶寶出生後要觀察便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治療,守護寶寶健康。

膽道閉鎖未接受治療 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

文獻指出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至2,高居世界第2位,致病原因仍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造成。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的通道,如膽道不通(閉鎖),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灰白或淡黃色大便。

膽道閉鎖未接受治療者,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的首位原因。若能早期篩檢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依日本研究顯示,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

膽道閉鎖寶寶 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

血液中紅血球的代謝分解產物「膽紅素」會經過肝臟處理排出體外,因新生兒肝功能尚未成熟,處理膽紅素能力較差,無法代謝的膽紅素會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黃疸。黃疸在寶寶身上相當常見,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4至5天達到高峰,約2週消失。

然而哺餵母乳會使膽紅素代謝延長,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2至3個月後才會消退,而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延誤就醫。黃疸寶寶應接受篩檢,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降低日後肝硬化的機率。

黃金九色卡 比對嬰兒便便顏色

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嬰兒大便辨識卡逐年檢視修正,目前共有9種顏色(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請家長將寶寶的便便及兒童健康手冊中的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的。

嬰兒大便辨識卡推行以來,已有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15國經過國民健康署及張美惠教授授權同意,將此卡使用於研究教學、顏色參考及推廣,對於國際在膽道閉鎖兒的篩檢上貢獻良多,也讓更多寶寶受益。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發現便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讓醫師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 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 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粽子是端午節不可少的應景食物,只是,有些人會因此連續好幾天都吃粽子,以致體重急增、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找上門,除此之外,對於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恐使血壓、血糖、痛風數據飆高,身體跟著抗議。對此,臺中慈濟醫院王筱淇營養師建議民眾,吃完粽子後,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35歲的林小姐,9年前正值26年華的她,突然出現左臉小癱瘓、漏口、進食不順,甚至眼球出現不自主顫動等症狀,便緊急就醫檢查,透過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發現,腦中有多處白點,加上如小中風般的臉部癱瘓、眼球顫動等明顯症狀,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 只是,在治療初期因為頭痛、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生孩子後坐月子習俗一般僅見於亞洲幾個國家,不過各地的習俗都不太一樣,而且隨著時空背景的差異、民眾觀念改變,過往的禁忌今日可能也做了一番調整。而為什麼西方國家的人都不施行坐月子,如凱特王妃剛生完小孩的第2天就出來趴趴走。 需不需要坐月子?醫師:必須的! 台北市立陽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