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國內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政府便致力於提升疫苗施打率,醫師也不斷呼籲民眾要提升自我免疫力,才能與病毒長期抗戰。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免疫力與牙周病也息息相關,《臨床牙周病學雜誌》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率為一般人的8.81倍呼籲民眾平時若出現牙齦流血、牙齒鬆動、牙縫變大等現象,應迅速就診,避免牙周病惡化。


牙周病菌透露患者免疫狀況 牙痛鬆動就醫恐為時已晚


牙醫師徐慶雲指出,牙周狀況往往會隨著免疫力而變化,當人體抵抗力較好時,口腔中的好菌也較多,壞菌就不易滋生;反之,當免疫力下降時,口中壞菌較多,牙菌斑會侵襲牙齒,也會引起牙齦發炎出血。而慢性病患的牙周狀況通常也比較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其牙齦對抗細菌的能力較差,罹患牙周病的機率較高,因此慢性病患更應定期檢查口腔,才能維持牙齒健康。


然而在疫情期間,許多民眾都會忍著牙痛不敢看牙醫,等到痛到無法忍耐,或是吃止痛藥也無效時,才肯來看牙,但此時病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以牙周病為例,不少患者都是痛到牙齒鬆動搖晃,無法咀嚼食物,甚至齒槽骨已嚴重萎縮才來就診,牙齒多半已無法挽回,必須拔掉


早期牙周病治療易腫痛 微創雷射治療降低疼痛


徐慶雲醫師說明,早期治療牙周病的方式需手術治療,利用牙周翻瓣手術,將牙周囊袋切開,清除牙結石,修補被細菌侵蝕破壞的齒槽骨,傷口較大、出血量較多,因此術後容易腫痛。


現今微創雷射治療,沒有開放性傷口,能大幅降低患者疼痛度。運用雷射高溫滅菌的特性,在不傷及牙周組織的情況下,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同時能藉由雷射光束的刺激,活化牙周組織的自癒及再造能力,使牙周自行生長出新的組織結構,讓牙齒更穩固。


牙周病又稱「口內土石流」 牙齒鬆動搖晃恐難保


徐慶雲醫師表示,初期牙周病其實治療上很簡單,只要將牙周囊袋清除乾淨即可。而牙周病之所以又稱「口內土石流」,是由於細菌侵蝕牙周組織,形成牙周囊袋,若牙周囊袋太深,造成牙齒鬆動搖晃,此顆牙齒便無法保留,必須拔除。他舉例,曾收治1名年僅25歲的年輕患者,牙周病卻非常嚴重,就診時已有好幾顆牙齒鬆動,必須拔除,且由於他的齒槽骨已被細菌侵蝕殆盡,若做牙橋恐地基不穩,因此選擇植牙,至今已將近10年,定期回診,仍維持良好。


徐慶雲醫師提醒,平時應做好口腔清潔,每半年檢查1次牙齒,若有牙齦出血狀況,則可能是牙周病徵兆,應立即就診。抽菸和糖尿病會加速牙周病惡化,故牙周病患者最好戒菸、控制好血糖。診所內皆有完備的消毒防護措施,民眾可放心看牙,千萬不要因害怕疫情,而耽誤了牙齒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居家變美寶典! 台灣美顏針教父漢方抗齡美容新書上市
▸所有藥都是飯後服用? 未必!這幾種藥物應該在飯前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首次由軍方與研究單位,結合國內生技公司共同開發的COVID-19抗原快篩試劑獲得食藥署的專案製造許可,以供國內緊急公共衛生使用。快篩15分鐘知結果 高靈敏度及高專一性科技公司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技轉授權,利用高度專一性辨識新冠病毒核殼蛋白不同抗原決定位的單株抗體群相互配對,...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在一般人印象中,抽菸、喝酒都是危害身體的主要因素,不過,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壞習慣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恐怕比抽菸喝酒還大。然而這些壞習慣,往往都藏在我們平常不會去注意到的地方,悄悄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有「7大惡習」對健康影響甚大,而這些壞習慣,都是現代人經常有...

閱讀詳情 »

國際上,針對益生菌的研究論文達32000篇以上,多數學者認為,益生菌有助於增加保護力,因此益生菌的討論度在最近一年逐漸高漲,銷量也穩坐保健食品之冠。據觀察,每2個家庭中,就會有1個購買益生菌。其中,擁有上千網友好評、17萬人真實回購的「營養師輕食」,就在這樣的時期脫穎而出。市面上的益生菌百百款,具有...

閱讀詳情 »

2021.06.0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9日為止,已經有333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