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 新冠疫情流行後,民眾做物理性防護,離不開戴口罩、勤洗手,長時間戴口罩更讓不少民眾臉上狂冒「口罩痘」,皮膚科診間求治的民眾不斷,許多痘痘肌族群臉上的痘痘,一發不可收拾!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提供改善「口罩痘」的撇步,讓民眾兼顧防疫安全與皮膚健康。 痘痘形成的四大致病機轉:過量的皮脂分泌、毛囊開口的異常角化、痤瘡桿菌聚集、發炎反應。鄭百珊分析有兩項因素,造成痘痘惡化: 1.長時間戴口罩:因為長時間悶熱而加重臉部皮膚皮脂的累積,也會因反覆摩擦造成皮膚的刺激與發炎加重。 2. 賀爾蒙變化:青春期少男少女、女性經期前後、懷孕等,都容易因為賀爾蒙變化而加重痘痘狀況。【推薦閱讀:日洗三次澡,胸背狂冒痘還化膿!皮膚醫師提點美肌3關鍵】 1.長時間戴口罩,要找機會讓臉部皮膚透氣: 但礙於工作、環境等,許多人還是必須長時間戴口罩工作,盡量可以一兩個小時就藉著休息、喝杯水的時間,拿掉口罩透氣,也順便讓口罩內水氣及溫度下降。 2.做好臉部清潔,但不要過度: 3.使用清爽的保養品及彩妝: 4. 避免過度的美療及擠痘:不當且過度的擠壓、刺激,不只無法清除痘痘,更加重臉上發炎、色素沉澱及痘疤問題。 5.避免 不適當的保養品:保養品不是用越多越好,一些卸妝油、護髮產品、髮雕、臉部及身體保養品等也可能有致痘性。 6.不吃或少吃高升糖指數食物(如精緻澱粉)、低脂牛奶、乳清蛋白。 7.壓力、熬夜、失眠: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及減輕壓力,也是避免痘痘惡化的重要因素。 最後,鄭百珊提醒,痘痘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也是病人最常憑藉個人經驗或網路資訊而亂處理的疾病,如果沒有盡早接受醫生治療,嚴重的痤瘡往往會在臉上留下痕跡。 而嚴重的痘疤一旦形成,即使經過長期治療可以改善,但還是比較難恢復到原本光滑的膚況。
防止口罩痘惡化最根本、直接的方式,是避免長時間戴口罩。
臉上的髒汙、油垢、皮脂、汗水及彩妝等,常常在口罩悶熱一整天後,全部混在一起,除了早晚洗臉外,最好中午休息時,也找時間洗臉,減低臉部皮膚負擔,但也別因為清潔過度,導致皮膚表面、油水失衡的肌膚反彈。
外出前擦的保養品最好選擇清爽的質地,像是凝露、凝膠、清爽型乳液,避開高滋潤型的質地,可以避免戴口罩時,外在油脂加上悶熱皮膚累積的油脂,造成毛囊阻塞,導致長痘痘。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疫情肆虐 讓人想起百年前這位名醫
伍連德。(圖/翻攝網路) 優傳媒國際中心/整理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華人地區不管是大陸、香港還是新加坡尤為嚴重,令人不由得懷念起華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防疫醫學家「伍連德」。 1910年10月開始,大陸東北大雪紛飛,老鼠紛紛竄...
閱讀詳情 »社區感染骨牌源頭真是他! 台大 中研院雙盲測確定浙江台商有抗體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連出現2例不明感染源的零星社區感染病例,引發民眾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遭鎖定是第19例死亡白牌車司機感染來源的浙江台商,儘管先前病毒檢驗為陰性,但經實驗室進一步抽血檢驗抗體,最終驗出抗體,將斷掉的感染樹...
閱讀詳情 »韓國也列旅遊疫情第一級! 陳時中鬆口:日本再升級很有可能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針對韓國升級旅遊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宣布即日起提升韓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遵守當地一般預防措施。至於日本部分是否考量再進一步升級至第二級,陳時中也首度鬆口,由昨天的「考慮中」變...
閱讀詳情 »影/《流感追緝令》紀錄片!為「超級傳播者」接種疫苗,大幅降低感染人數
【台北訊】《公視主題之夜》將於週五(2/21)晚間十時於公視主頻道播出紀錄片《流感追緝令》 (Contagion! The BBC Pandemic) 。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引起全球重視。而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