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珍愛女性超前部署 類風濕性關節炎想「孕」免煩惱

珍愛女性超前部署 類風濕性關節炎想「孕」免煩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0歲的小珍(化名)目前從事金融業,平常需要大量處理電腦文書工作,一年多前在打字時,發現手指關節莫名疼痛,早上起床關節開始僵硬,後來連開門鎖、扭毛巾及騎機車催油門等日常動作也愈來愈困難,經老公陪同就醫檢查,竟是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目前處於備孕階段,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又擔心停藥會造成病情復發,令她陷入兩難。所幸在與醫師充分討論後,使用適合孕婦患者的生物製劑,懷孕期間不但病情獲得控制,生產後也沒有復發,讓夫妻順利完成育兒美夢。

類風濕關節炎女性患者多 正確治療認知待加強

台南市立醫院風濕免疫科葉宏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患者大約是男性的三倍,發病機會高的原因主要與染色體和荷爾蒙有關,研究發現,X染色體和荷爾蒙也容易讓女性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高於男性。除此之外,女性病友除了要面對自己疾病和承受治療過程的艱辛外,還要背負晚婚及懷孕的家庭期望與責任,因此經常承受龐大身體、心理及社會壓力。

葉宏明醫師補充說明,根據針對612位慢性免疫疾病女性病友的調查研究顯示,51%病友因病痛及種種擔憂而沒有積極的計畫是否要懷孕,甚至大半病友會因莫名恐懼疾病的不良影響而不敢懷孕。另外也有46%病友會擔心疾病影響新生兒健康;23%會擔心無法順利受孕、懷孕直到生產。除此之外,38%慢性免疫疾病病友缺乏治療對懷孕影響的知識;另外有32%病友在懷孕期間沒有受到良好的治療控制,足見提升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治療意識及正確懷孕治療認知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育齡婦女治療慎防副作用 專用生物製劑造福女性患者

女性病友在懷孕前、中期和生產後的病情控制相當重要!葉宏明醫師指出,雖然非類固醇消炎藥及免疫抑制劑是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用藥,不過並非每位女性病友或懷孕患者都適用,例如腎臟功能不佳、消化性潰瘍的病友,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就要小心監控副作用;也不鼓勵孕婦在懷孕20週後使用某些非類固醇消炎藥,防止罕見嚴重不良事件影響胎兒腎臟。另外,有些育齡婦女持續使用某種免疫抑制劑治療,若之後想要懷孕,就必須停藥3-4個月。

備孕治療超前部署 歡喜迎接新生命  

葉宏明醫師表示,近年來生物製劑的使用,已經可有效消除關節腫痛、防止關節遭受破壞,也能防止已受破壞的關節繼續惡化。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目前已有適合懷孕患者使用的生物製劑,不容易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可以抑制免疫系統,減輕發炎作用。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進入個人化治療階段,對於有備孕計畫的女性患者,可以在懷孕前仔細跟風濕科專科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計畫,也相信在風濕科、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共同合作下,可以讓懷孕患者歡喜迎接新生命到來。

【延伸閱讀】

打疫苗出現不良反應 如何通報、申請救濟?一次搞懂

好消息! 機場群聚基因定序結果出爐,新冠口服藥過EUA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疫情升溫,第一線醫護人員工作量超標,連休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沒想到日前台北慈濟醫院,出現一名患者入住專責病房,卻出現混亂行為、意識障礙及失憶等急性精神症狀,患者脫光全身衣物奔出病房,幸好被穿著隔離服的護理人員發現,緊急安置回房並會同身心科醫師問診。生理疾病或藥物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1例新冠死亡個案,案3580年約30多歲,本身有糖尿病史,確診後6天死亡,在死亡個案中非常年輕;隨著本土病例大幅上升,全國死亡已累計187例,不論年紀都不能掉以輕心。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本贈與台灣124萬劑牛津AZ疫苗,今(4)日午間14時40分抵達桃園機場,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執行封緘檢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感謝日本政府提供臨時雨,對台灣目前幫助非常大;另一方面,美國也宣布,台灣在疫苗贈與名單中,與亞洲多國家共分700萬劑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土新冠疫情仍在相對高點,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增本土339例本土病例與2例境外移入,校正回歸133例,總計474例,死亡增加21例;新增本土個案雙北地區179例,苗栗縣快速增加至51例,指揮中心已在苗栗縣設立前進指揮所,協調廠商快篩與集中檢疫相關事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