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現代人工作壓力大 慢性疼痛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 慢性疼痛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42歲的李小姐,從事瑜珈教學多年,近年來投入健康產業的同業眾多,讓她不敢掉以輕心,焦慮、心悸、疲勞、失眠症狀通通來。加上擔心流失學生不太敢請假休息,造成過度訓練肌肉的疼痛隨之而來,惡性循環之下慢性疼痛纏身,自律神經與身體失調的情形嚴重。

榮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梁恆彰表示,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訊號,除了可能代表身體出了毛病或是自律神經失調,門診中不少慢性疼痛患者都伴隨自慮神經失調的症狀,自律神經失調雖不是疾病但卻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李小姐雖然身處放鬆的工作環境,但由於持續過勞及壓力的累積跟隨讓她自律神經失調多年,慢性疼痛纏身才讓她不得不正視身體已經在抗議的事實。

梁恆彰說明,雖然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過度緊張,家庭生計因素等無法真正放下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導致內心煩躁或情緒低落。

慢性疼痛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同樣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導致慢性疼痛!梁恆彰解釋,當交感神經太旺盛無法從緊張狀態轉換為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息狀態時,身體停留在發炎狀態,無法進行完全的修復,於是自律神經失調現象產生,出現如焦慮、憂鬱、情緒失調、失眠、過勞、胸悶心悸、心跳快、血壓高、免疫失調、慢性疼痛等症狀。

梁恆彰提到,治療方式會依據患者臨床症狀表現並透過心律或心律變異檢查,排除潛在疾病後進行自律神經調節治療:以乾針或水針進行治療(水針,即以生理食鹽水或林格式輸液注射疏解末梢神經壓迫治療)。治療的原理是刺激末梢神經,或緩解受刺激的末稍自律神經以中斷腦部自律神經的不良反射。

梁恆彰提醒,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是病,但是也代表著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可能伴隨疼痛的表徵,長期忽視會衍生各種慢性疾病,不可不慎。

相關推薦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 55 期 作者/李宜蓁 採訪整理 【眼科醫師破解眼球操】 坊間流傳的眼球操有些可以拿來當護眼運動,讓眼睛得到暫時的休息。但有些做法則是大錯特錯,像直視太陽、在暗室中用手電筒照眼,或快速轉動眼球,都可能傷害眼睛健康,不可小覷。以下為坊間書籍中常見可「回復視力」的4類眼球操,有些雖...

閱讀詳情 »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 55 期 作者/李宜蓁 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楊煥世 攝   黃媽媽不久前帶著念小四的兒子去體驗「眼球運動」課程,她兒子有一百五十度的近視,她自己有五百五十度的近視。母子倆花了一小時,做了眼球運動訓練機、瞳孔訓練儀、鬥雞眼訓練、眼部按摩等課程。 黃媽媽和兒...

閱讀詳情 »

一對恩愛的夫妻,妻子得了乳腺癌,必須切除,不然會死,但是不管全家人怎麼勸說,妻子死都不肯切除乳房,因為乳房對一個女人來說,失去它就不完美了,堅決不動手術,丈夫得知後從美國趕回國,很真誠很真心的告訴妻子不管你變成什麼樣,這輩子我不會拋棄你,依然愛你。最終妻子被丈夫說服接受手術,我們都知道此刻丈夫說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