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腳乾癢、小水泡 原來是「香港腳」惹禍

雙腳乾癢 小水泡 原來是「香港腳」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張先生因整天在悶熱的環境工作,腳底不僅又悶又濕,甚至奇癢無比,就連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外,還出現小水泡,雖拿外用藥擦,仍反覆發作,影響日常生活;臺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指出,張先生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治療上通常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需塗藥二到六周以上,但治療時間仍依患者嚴重程度有所差異。

擺脫香港腳 藥膏塗抹有訣竅

劉凡瑀說,香港腳是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尤其特別容易滋長在悶濕且溫暖的環境;出現香港腳時,可能會有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等四種臨床特徵,且有時可能合併出現或連續發生。

劉凡瑀藥師進一步解釋,藥膏塗抹時也有訣竅,建議應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二公分的正常皮膚,且要以按摩方式幫助皮膚有效吸收,擦完藥後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避免黴菌傳染,即使看似有改善,仍不可自行停藥,得遵循醫師指示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避免皮膚黴菌孳生,有效根治香港腳。

足部衛生4原則 遠離香港腳

除了透過治療,平時保持個人衛生也是關鍵,民眾可掌握保持乾燥、勤換洗、選舒適以及不赤腳等足部衛生「4原則」,也就是保持雙腳乾燥,勤勞清洗襪子,選擇吸汗佳的襪子以及透氣性佳的鞋子,最後則是在公共場所不打赤腳;林巧容醫師提醒,出現香港腳時,得先確認自己屬於哪種足癬型態,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掌握足部衛生四原則,就能儘早擺脫香港腳困擾。

【延伸閱讀】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之前就有研究表示,出生時體重不超過2,700公克(6磅)的人,成年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而今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提出的1項新研究,是首度發表體重過輕的嬰兒,更容易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   根據歐洲研究協會...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你的孩子很容易感到驚嚇、愛哭,或往往會「想很多」?別為孩子這些表現貼上負面標籤,或許,他只是擁有高度敏感的特質!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蓮.艾融博士所預估,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屬於高敏感族。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琬琳說明,「針對高敏感成人的研究中,最早是將高敏感族定義為:對於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於9月27日舉辦第4年3天2夜的Datathon競賽,包括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介信、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臺北市長柯文哲、國家生技醫學產業策進會會長張善政、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立法委員許毓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對於陳小姐來說,午餐後等著她的不是下午茶,而是惱人的間歇性下腹痛,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治療始終無效,症狀仍持續惡化,後來就醫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並無發現異樣,直到去年摸到身軀硬塊,斷層掃描才證實已是大腸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膜多處。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