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腳乾癢、小水泡 原來是「香港腳」惹禍

雙腳乾癢 小水泡 原來是「香港腳」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張先生因整天在悶熱的環境工作,腳底不僅又悶又濕,甚至奇癢無比,就連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外,還出現小水泡,雖拿外用藥擦,仍反覆發作,影響日常生活;臺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指出,張先生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治療上通常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需塗藥二到六周以上,但治療時間仍依患者嚴重程度有所差異。

擺脫香港腳 藥膏塗抹有訣竅

劉凡瑀說,香港腳是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尤其特別容易滋長在悶濕且溫暖的環境;出現香港腳時,可能會有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等四種臨床特徵,且有時可能合併出現或連續發生。

劉凡瑀藥師進一步解釋,藥膏塗抹時也有訣竅,建議應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二公分的正常皮膚,且要以按摩方式幫助皮膚有效吸收,擦完藥後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避免黴菌傳染,即使看似有改善,仍不可自行停藥,得遵循醫師指示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避免皮膚黴菌孳生,有效根治香港腳。

足部衛生4原則 遠離香港腳

除了透過治療,平時保持個人衛生也是關鍵,民眾可掌握保持乾燥、勤換洗、選舒適以及不赤腳等足部衛生「4原則」,也就是保持雙腳乾燥,勤勞清洗襪子,選擇吸汗佳的襪子以及透氣性佳的鞋子,最後則是在公共場所不打赤腳;林巧容醫師提醒,出現香港腳時,得先確認自己屬於哪種足癬型態,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掌握足部衛生四原則,就能儘早擺脫香港腳困擾。

【延伸閱讀】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氣血,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現代很多人都是氣虛、血虛,又或者是氣血兩虛。有人會說,氣血虧虛, 吃點補氣血的不就好了嗎? 如果事情就這麼簡單的話,那就不應該有氣血虧虛的人!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首先是食品補品泛濫的時代。生活中雞...

閱讀詳情 »

從十七八歲開始,每每經期前一周就開始乳房脹痛,看過很多醫生,吃過很多藥,外敷的,口服的都用過,改善卻微乎其微。   直到前陣子,朋友介紹刮腳背上的乳腺放射區,能治療乳腺增生。 於是我每天臨睡前和清晨起床前各用梳子背刮腳背上的乳腺發射區100下,奇蹟真的出現了,慢慢的經前乳痛的症狀減輕了,又...

閱讀詳情 »

2017年2月3日 (丁酉年正月初七) 立 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4個節氣之一。如果加上「冬至、夏至」就是最重要的6個節氣。   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一年的初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養生調理將會影響全年的身體健康!   中醫養生的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