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近期,關於全面放開二胎的傳言,已經越來越近了。甚至連最新版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都已經把「計畫生育」的字眼,悄然刪除。對於有「再生一個」的想法的父母們來說,現在也可以先籌備起來了。那麼問題來了,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是最好的選擇呢?本文來自台灣著名的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先生,或許他的建議,會給你一些幫助。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這個年齡差距,競爭跟衝突是最多的,老大比較常退化,而且老二會拚命想要趕上老大,一點都不服輸。

可是,相隔1-2歲的孩子長大後,不見得感情不好,反而更可以談心裡話、有手足中共同的秘密。兩個孩子差3-4歲:競爭較少,但老大老二難以玩在一起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差3-4歲,較能激起老大的關懷照顧心理,競爭比較少,通常是比較快樂的年齡差距,但也有一個小小的風險,在老二成長的前面幾年,因為能力相差較多,老大會有無法跟老二玩起來的失落感,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長大之後,長幼的概念會比較好。兩個孩子差5歲以上:老大責任感強,老二會比較自我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老大會很希望跟著爸媽一起照顧孩子,因為老大很清楚老二是家中的寶貝,會用小幫手的角色,來爭取爸媽的注意力,但心裡還是會希望自己偶爾也能依賴一下。

老二通常會比較自我中心,控制慾比較強,可能跟備受呵護有關,不過,內心是渴望跟哥哥姐姐一樣獨立,甚麼都可以自己作主。

幫孩子認識未來的手足第二個寶寶出生很開心的事情,但是老大的退化,卻常常讓爸媽非常煩惱,手心手背都要顧,一個要玩要人陪,一個黏人要喝奶,本來是想多生一個陪他的,但鬧到不可開交卻是家常便飯。

人家說差兩歲是最剛好,可是老大剛到難搞的兩歲只會哭鬧,像後宮嬪妃,用盡各種不正確的情緒引起大人注意,該怎麼避免這樣的劇本呢?1、教孩子認識肚子裡的寶寶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從懷孕開始,媽媽其實就該帶著老大去認識這個小生命,看看超音波照片,利用老大的照片,回顧老大出生的點點滴滴,從生出來在醫院、在坐月子、在家裡,喂奶、換尿布到喂副食品,從小小baby到會抬頭、翻身、會坐、會爬、會站到會走,帶著老大先認識這個未來的弟弟或妹妹是如何成長的,還可以開始讓老大有些憧憬,和媽媽一同照顧這個大玩偶!2、別說這三句「地雷話」,預告反而會更糟糕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媽媽懷老二時,總是會開始擔心,怎麼辦?老大還這麼黏(特別是兩胎比較近時),那以後老二真的出生了還得了,所以父母或長輩就會開始對老大進行許多的預告和告誡,但其實預告是有學問的,講不好反而讓孩子不安,甚至可能會對」弟弟妹妹」這個詞,開始打從心裡不喜歡,還沒出生老大就開始鬧脾氣,出生之後就會更嚴重,甚至有欺負弟妹的舉動!

另外,以下這三句話,千萬不要對老大講——1、「媽媽以後要照顧弟弟妹妹,沒有很多時間陪你了。」2、「你都當哥哥/姐姐了,怎麼還這麼愛哭?」3、「弟弟妹妹出來後,玩具都要分享哦。因為他還小,什麼都不懂。」3、別在懷孕時,特別訓練老大獨立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往往是呵護倍至,許多事情家人都會幫他做得好好的,也因為沒有其他兄姐為模仿對象,因此老大獨立的時間總是稍晚些。

但若這時媽媽懷了第二胎,就會開始想萬一老二出生後,老大還是要常常依賴媽媽,這就糟糕了!再加上懷孕荷爾蒙的關係,情緒往往不易控制,就會出現急躁地要求老大獨立的情況,敏感的孩子一下就會發現媽媽不對了,反而更會黏你或甚至情緒變差,也會直接聯想這問題就是弟弟妹妹造成的!

via toutiao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秋佳節飲食注意 高血壓患者忌暴食中秋節即將到來,每到這個節日,國人常習慣邀集親朋好友一同烤肉享用美食,或藉賞月為由,把酒言歡,連續數日下無所節制的高鈉、高油、高糖食物,與熬夜通宵等不正常的作息,恐怕將成引爆高血壓患者致命危機的導火線。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糖尿病人口已達227萬人,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最新在第二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上,有突破性的發現,研究成果分別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與《海洋藥物》。高穩定藻褐素合併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降低胰島細胞凋亡根據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志中的研究發現,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吃飯也用、睡前也滑手機!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天使用3C時間比睡眠還長,超過8.7小時,更有逾6成民眾為「多螢族」。醫師強調,眼睛隨時隨地盯著各種3C螢幕裝置,容易加速近視度數、加重眼睛疲累,恐提早罹患白內障、青光眼。國人平均用眼8.7小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公布「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將會大幅提高患者併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導致黃斑部水腫的風險。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琳琅滿目的月餅該怎麼吃,才不會讓糖份超標,進而引發黃斑部水腫呢?根據WHO於2015年公布,建議成人每日含糖量攝取不超過50公克,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