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生活習慣差 台灣人人有機會中獎失智症

生活習慣差 台灣人人有機會中獎失智症(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研究指出,三高、吸菸、心血管疾病,都是罹患失智症的主因,然而,因國人久坐不動、吃太好、夜市林立、百萬人吸菸、肥胖等等,幾乎都與每個人扯上關係,也導致能夠「避免」這些罹患失智症危險因子的人,少之又少寥寥可數。

綜觀目前所有關於國人健康的數據指出,「超過三成民眾過胖」、「每四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九成國人,空腹血糖值過高」、「近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等等,這些數據一再指證歷歷,對於失智症,誰還能全身而退?也因此,失智症勢必成為國人必須緊盯的重大議題之一。

國民健康署提供以下能夠減少晚年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方法,全都脫離不了「健康生活」的主軸,好能力挽狂瀾,讓數我國數十萬的失智人口數據,不再增加:

1) 健康飲食,多蔬果/ 「天天五蔬果,三餐飲食聰明吃」能避免心血管疾病,民眾應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儘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2) 規律運動,有活力/ 運動可提昇健康、減緩老化,身體更有活力!維持每週150分鐘以上適當的身體活動,例如伸展操、做家事、快走等等,不但可以提升體能狀況,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也鼓勵生活化身體活動,利用生活中的空檔分段累積運動量,每次持續10分鐘運動即可增加身體活動量,每次15分鐘分2次的健走,效果與一次做完30分鐘相同。所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15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多動多流汗,對身體健康肯定益處多多。

3) 主動戒菸,保健康/ 吸菸對心血管的危害,已被研究證實,但戒菸的好處,在戒菸第一天就看得到!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

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

4) 節制飲酒,不過量/過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慢性疾病,會升高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值,引起血壓升高、心律不整等問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不得已必須飲酒,也應加節制。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對飲酒的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

5) 定期檢查及控制三高,不可少/要避免心血管疾病,就得先瞭解自己的三高、腰圍等數值,才能即時發現、控制三高及肥胖。提醒民眾定期測量三高及腰圍,民眾可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目前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服務。

國健署呼籲,老化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過程,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慢性病或失智症,改善肥胖、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問題,多運動、多參與社會活動,才是遠離失智症威脅的不二法門。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強調B型肝炎、C型肝炎的檢測和治療。依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中肝癌資料顯示,其中約8成個案為B或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也提供護肝3招,提醒民眾維持健康生活,及早抽血檢驗發現肝炎,並定期追蹤。 B或C型肝炎導致肝病 分別僅6、4...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夏天理應是氣喘病患最舒適的季節,但總會有些例外。王先生有氣喘病史,回診時抱怨,不是夏天天氣熱了,應該比較不喘,怎麼還是容易感到胸悶、喘、呼吸不順? 氣喘患者對於天氣變化非常敏感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胸腔科護理師林麗萍說明,一般氣喘患者對於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有時還沒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糖尿病友需時刻注意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控糖。最新「糖友飲食調查」顯示,近6成糖友表示飲食最難控制。飲食難計算份量、難落實原則、難忌口美食,是影響飲食控糖的主因。 「台式小吃」、「自助餐」與「火鍋」為控糖魔王 台灣是美食寶島,外食族也多。調查顯示近7成的糖...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60歲已確診重度牙周病、有抽菸習慣的王女士,因沒有疼痛拒絕治療。某日突然半邊臉腫脹疼痛並發燒而掛急診,竟發現牙周病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造成呼吸道壓迫與全身敗血症。根據報告顯示,國人的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雖然近年來民眾的口腔保健意識提升,但仍有約有4成多的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