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物相似性藥-生物製劑長期『經濟毒性』的解方

生物相似性藥-生物製劑長期『經濟毒性』的解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乾癬等諸多不同的疾病,都是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負責保護個體抵抗感染、消滅癌細胞等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將身體的器官當成敵人攻擊,而產生終身疾病。近年來出現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病況,不過費用卻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幸好出現生物相似性藥可緩解這種「經濟毒性」。

生物製劑改善自體免疫疾病困境 惟『經濟毒性』不容小覷

台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謝松洲醫師指出,在過去,一旦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選項除了類固醇或傳統免疫調節劑外相當有限,除了受限於療效且長期使用下來的副作用也不低,直到生物製劑問世,能有效且精準地針對免疫系統致病機轉如特定細胞激素進行抑制,才使得上述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得以重拾生活日常,不過,尖端的科技背後帶來的高昂藥費,對於這些需要長期用到生物製劑的患者,無論健保或是自費都具有相當高的「經濟毒性」。

生物相似性藥提供自體免疫疾病高品質且經濟的治療方案

所幸,因著生物相似性藥的問世,保有原開發生物製劑的療效與安全性,同時費用上較為經濟。因為法規上只需要在主管機關核准的特定適應症完成臨床試驗後,結合完整的非臨床試驗數據以證實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管機關審核之後即可核發相同病理機轉的相關適應症,藉此降低醫療成本,卻仍能兼顧品質。對於需要長期使用生物製劑來治療的自體免疫患者,生物相似性藥可說是緩解對於健保的「經濟毒性」的良方,其節省下來的健保費用,可讓給付更符合臨床需求,如原先因財務而受限的療程或給付門檻,讓更多患者也能受益於生物製劑療法。

生物相似性藥普及化有賴治療經驗交流與累積

近年來生物相似性藥在國內陸續獲得食藥署核准並取得健保給付,謝松洲醫師也提醒,生物相似性藥也是生物製劑,就像新藥上市需要讓臨床醫師累積足夠的治療經驗達到一定門檻,才能有足夠的信心納入常規治療使用,因此建議藥廠,對於相關醫事從業人員應提供充分的持續教育以增加治療經驗交流,以及給予患者完整的衛教資訊,有助於生物相似性藥的普及,這也是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推動本系列衛教計畫的核心宗旨。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 醫師建議一定要做這件事

抗疫防重症,睪固酮也要「超前部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4歲女性,去年農曆年前,全身開始出現不明瘀青,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必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及加強中樞神經預防;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宇欽指出,所幸患者和弟弟的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且透過螺旋刀放射線治療,讓患者降低副作用嚴重度,目前病情控制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讓更多C型肝炎病患接受全口服抗病毒新藥的治療,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以下簡稱「藥物共擬會議」)通過修訂C肝藥品給付規定,不再限定病患需曾接受「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且失敗,而放寬為僅需符合F3(含)以上之肝纖維化程度的門檻,經消化系內科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9歲老翁,兩年多來,足部陸續出現藍紫色斑塊,不只腳底,就連腳踝和腳趾都出現症狀,因不會疼痛,未積極治療,但因斑塊越來越大,且表面呈現突起狀,擔心會傳染給家人因此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為典型卡波西氏肉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指出,卡波西氏肉瘤多和類疱疹病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0歲男性擔任消防員職務,因工作緣故常得負重,爬高爬低,長期下來造成脊椎疼痛現象,起初接受物理治療,治療一年後見有逐漸改善,就停止治療,沒想到半年後,症狀再度復發,且衍生到打噴嚏、蹲下等都感到脊椎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外,就連生活作息也備受影響,因此決定赴醫院微創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